0 |
加拿大各大学中目前有大量中国留学生,其中不少人希望在完成学业后,回国找到一份高薪工作。然而现实证明,大陆高级就业市场竞争激烈,“海归派”未必能轻易实现理想,近年来学成回国后长期待业者不乏其人。
大陆一些报刊甚至尖刻地问,“海龟”(海外归来的留学生)怎么变成了“海带”(待业者)?《环球邮报》在最新的《中国崛起》专刊中,也报导了这个令“海龟”们失望的现实。
胡严明(译音)的遭遇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他在渥太华大学取得商业管理硕士学位,毕业后又在加国一顾问公司任职。去年决心海归时,他踌躇满志,满以为能轻易在跨国公司找到一份高薪工作,但在长达6个月的失业后,只找到一份临时合同工作,薪水则只有他期望的1/3。
《环球邮报》指出,中国大陆一方面有成千上万资历不亚于胡严明这样的“海龟”,一方面本地大学每年有更多高水准的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而后者的薪资期望值一般远较海外留学归来人士低,导致“海龟”们竞争难度加大,逐渐变成了“海带”。
的确,薪水期望值过高是“海龟”们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胡严明承认,一开始他认为要找到一份月薪2万元人民币的工作并不难。他把自己的简?发送给50家公司,亲自走访了另外数十家公司,并积极给潜在的雇主打电话,和参加人才市场招聘会,但在努力寻找工作的漫长6个月?,只有4家公司给他面试机会。
一些公司一听到胡严明的薪资期望值,就不考虑聘用他,另外一些公司则担心他资?过高,会对主管构成不必要压力。此外,大陆本地培养的此类人才大量出现,而且“要价”不高。事实上,在过去4年?,激烈竞争使“海龟”的薪资水平平均下降了40%。
胡严明说:“大陆每一省份现在都有来自世界各国的人才,竞争实在是太激烈了!”他还羡慕那些没有出过国的年轻一代,称他们住著高级公寓,开著豪华轿车,生活十分富裕。
胡严明最终在加中商会找到一份合同制工作,月薪只有7000人民币。他无奈地表示,如果自己坚持2万元的薪资期望值,现在一定还在做“海带”。
据一项统计,35%的“海龟”找不到工作,以致许多人最终甚至接受2000多元人民币的月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