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教育有问题,公众的板子多半落在教育部门的头上。不过,每次板子打下来,教育部门都有自我辩护的理由,而在诸多理由中,“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几乎总是最理直气壮的一条。公众抱怨教育收费太高,他们会说因为缺钱,必须另辟财源;公众指斥基层教育供给严重不足,他们会说因为缺钱,无法保证农村孩子都有书念……总之,每当公众指责教育部门没有提供充足而廉价的教育服务时,教育部门都会异口同声地喊“缺钱”,将矛头转向政府财政。
政府教育财政投入不足,是我国教育事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教育部门抱怨“缺钱”确有道理。但在“财政投入不足”的背后,还有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即教育财政资源使用不当——这恰恰是教育部门无法推卸的责任。
钱少有钱少的过法,只要精打细算、合理安排支出,有限的教育财政投入就能发挥最大效用。
既然钱少,就应该用在最需要的地方。教育部门却总是喜欢锦上添花而不愿雪中送炭。各级政府的教育经费首先投入到高等教育领域,而九年义务教育的必要经费却长年得不到保障;占少数的重点学校、明星学校往往撑得肚大腰圆,而众多基层农村学校却被遗忘在角落里,饿得前心贴后背。
既然钱少,就应该用在最需要的人身上。学生尤其是贫困学生需要钱,教育特别是基层教育需要钱,但财政投入的阳光雨露却并非最早惠及他们。教育管理机构人员的日益膨胀不断吞噬着有限的教育经费。于是,我们会看到,学生可能上不起学,教师可能拿不到工资,但教育部门的管理者却有人头马可以喝。
既然钱少,就应该省着点花。但是,教育部门滥用、浪费教育经费的现象十分严重。在官僚治学、官僚治校的传统模式影响下,隔三差五的检查、评比、达标、升级、考察活动以及无底洞式的政绩工程,消耗着大量的教育财政资源。这些消耗对各级教育部门管理者的政治生涯或许有所帮助,却对教育事业毫无益处。
教育财政投入的增加,的确不是教育部门能够决定得了的。然而,“教育投入不足”不能成为“教育经费使用不当”的遮羞布。既然钱少,就要精打细算过日子,保证把钱用在刀刃上——这是教育部门的职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