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体  Russian
推荐给朋友 |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首页   

协会介绍   

俄罗斯油画   

商务项目   

留学咨询   

俄罗斯风情   

中俄贸易   

日常服务   

网站导航   
热门排行
最新排行
推荐排行
新闻标题: 破解连环跳楼事件背后的自杀之谜
发布时间: 2006年3月21日 閲读次数:1896 新闻作者:董萍 魏文婷 郝江超 赵 新闻来源:新世纪周刊
  自我关系紧张

  2月底3月初,短短10天,华南农业大学4人相继跳楼自杀,这起连环跳楼事件让所有人感到震惊。

  更让人触目惊心的数字是,中国每年自杀死亡的人数已达28.7 万人,每年平均自杀死亡率是十万分之二十三,每2分钟有1人死于自杀,8人自杀未遂。自杀在中国人死亡原因中已位居第5位,而在15岁至34岁年龄段的青壮年中,自杀是死因首位。

  在世界范围看,全世界约42%的自杀死亡发生在占世界人口25%的中国。中国已经成为世界高自杀率国家之一。同时,研究表明,我国每年有1700万人的心理和社会功能因他们所爱的人的自杀死亡或自杀未遂受到严重损害。

  自杀,正在成为转型期中国面临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

  跳楼,跳楼,跳楼,跳楼

  10天内4人跳楼自杀,华南农业大学的连环跳楼事件让所有人震惊

  初春时节的广州,潮湿而多雨,阴冷的天气不免让人感觉有些压抑。华南农业大学(简称华农)廓大的校园显得很宁静。沿着学校正门直走进去不远,就看到高挂的红色标语:“珍惜生命、热爱生活、感恩父母、报效祖国”、“人生旅途悲与喜,风风雨雨会过去”,这样的标语断断续续挂了一路。海报栏里张贴着刚刚举行过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讲座的消息,林学院女研究生正在举行的三八节拔河比赛,而心理健康咨询室也有老师轮流值班为同学服务。

  在表面的宁静中,华农正在展开各种形式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活动,而起因则是从2月20日起的10天里,接连发生的4起连环跳楼事件。

  2月20日。华农开学的第一天。当日气温:11℃。

  当大一的同学们还都沉浸在年后的余味和刚刚开学的新鲜感中,东区实验楼里第一节公共英语课没什么不寻常之处。但上完英语课后,大约11点,一个男生从实验楼7楼纵身跃下。

  在校方给出的结论中,这一事件被用100字左右简单描述为:男,理学05统计专业,原因:7门课4科重修,要求退学(把自己的学费供两个弟弟读书),经做过大量工作,但是家长不允。日记中有自杀倾向的记录,并且还写到绝对不让任何人看出他的自杀倾向。公安部门调查后认定是自杀。

  “一开始没人知道跳楼的是谁,当老师拿来黑白照片让我们认时,我感到很恐怖。我无心看他是谁,只感觉他眼睛突出,耳边嘴角还有未擦干净的血迹。”华农一位本科生说。

  这,只是事情的开始。

  两天后,几乎在同一时间,一名约30岁的女性在学校第三教学楼跳楼,当场死亡。

  根据校方调查,这是一名未婚的农场工人,带全额薪金待岗,对学校分配的工作不满意,精神有问题。死前已立下遗嘱、遗书。

  天气资料说,那天的上午看不到太阳,到了中午太阳才突然出现,气温上升到27.8℃。

  据了解,这名女工在获知第一名同学跳楼的消息后,曾跟同伴说起“自己也想跳楼”之类的话。遗憾的是,这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2月27日,凌晨。悲剧第三次重演。

  是夜,一名资源环境学院三年级龙姓研究生先是割腕,然后从研究生宿舍4号楼的楼顶9楼坠下,当场殒命。

  当晚,广州一直下着雨。

  在校方的描述中,这位江西姑娘“家境好、条件好。论文写作、研究任务压力以及相恋6年的男人不受家庭认可,公务员考试成绩不理想。”

  同样遗憾的是,“附近同学对其倾向有一定了解,但是没有通报学校,以致造成无可挽回的结局。”

  3月1日,凌晨4时半左右,研究生宿舍4号楼。

  悲剧第四次发生,一名三年级女研究生从9楼坠下,当场死亡。当晚,广州的气温骤降至6℃。

  这个事件让所有人感到意外,因为这位风景园林方向植物学专业三年级研究生来自深圳,“家境很好。而且公务员考试成绩优秀。”

  尽管跳楼事件被传得轰轰烈烈,但当记者到达广州五山校区的研究生宿舍4号楼,敲开事发地点9层楼的几间女研究生宿舍,所有人都不愿多谈。一位校研究生会的同学说:“在这个时候讨论这个问题恐怕有些残酷,这对很多学生都有影响。学校处理这件事十分小心。”

  当天,以娱乐著称、大学生扎堆的猫扑网上出现一副悼文,上联为: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生生不息。下联为:实验楼,教学楼,宿舍楼,楼楼可跳。横批:空前绝后。

  自杀升级

  全世界约42%的自杀死亡发生在占世界人口25%的中国。中国已经成为世界高自杀率国家之一。在专家看来,自杀是自我关系紧张的极端化。

  法国哲学家阿尔贝·加缪曾说:

  “只有一个哲学问题是真正严肃的:那就是自杀问题。判断值得或是不值得生存下去,便是回答了哲学的最根本的问题”。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每年全世界有大约78.6万人自杀,其比例为每年每10万人中有10.7人,这意味着每隔40 秒就有人自杀。保守估算,中国每年自杀死亡的人数已达28.7 万人,每年平均自杀死亡率是十万分之二十三,每2分钟有1人死于自杀,8人自杀未遂。自杀在中国人死亡原因中已位居第5位,仅次于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和意外死亡。而在15岁至34岁年龄段的青壮年中,自杀是死因首位。

  这些数据意味着,全世界约42%的自杀死亡发生在占世界人口25%的中国。中国已经成为世界高自杀率国家之一。研究表明,1例自杀死亡可使6个人受到严重影响,1例自杀未遂可使2个人受到严重影响,自杀死亡给他人造成的心理伤害持续10年;自杀未遂持续6个月。也就是说每年有170万人遭受到亲友自杀死亡所带来的严重心理创伤,400万人遭受到亲友自杀未遂所带来的严重伤害。基于如上假设,我国每年有1700万人的心理和社会功能因他们所爱的人的自杀死亡或自杀未遂受到严重损害。

  在深圳新世纪文明研究会会长徐景安看来,“问题的关键在于人们越来越不会理解、认识自己,并且处在一种自我关系紧张的状态,自杀是自我关系紧张的极端化。”

  这位以改革研究为主要方向的学者认为当前中国人面临着三大关系恶化——资源紧缺、环境破坏为标志的人与自然关系恶化;贫富差距拉大、犯罪率上升为标志的人与人关系恶化;以及精神障碍严重、自杀率提高为标志的人与自我关系恶化。

  在他看来,人与自我的关系恶化并没有被公众所重视。“现在我国严重精神障碍者已达1600万人,超过脑心血管、吸呼疾病及肿瘤,成为第一大疾病。自杀率也相当高。这些年来,我一直在呼吁,可并没有多少人关注,甚至有官员听到这些自杀数据都不相信,还反问我是不是真的。”

  “全社会已达成一种共识,自杀是个人的事,与政府无关、与社会无关。”徐景安列举了一个例子——某地如果饿死一个人,社会将为之震惊,社会已无法容忍因为物质贫困而死。“其实,物质上的贫困者需要帮助,精神上的痛苦者更需要关怀。”

  徐景安认为现代社会的快节奏、高压力,带来紧张、不安、纠葛、怨恨、烦恼与苦闷等自我关系紧张问题。而精神、情感上发生了问题,不知向谁倾诉,是造成精神疾病迅速增加的根本原因。

  “我建议设立情感护理网络,民众情感发生困惑时,可以通过电话、上网、写信、访谈等多种形式诉说、排解。”去年三月份,在徐景安的策划下,浙江省金华市成立了“市情感护理中心”。护理中心成立第一个月,就接电话152人次,收到来自金华、四川、杭州等地的网上咨询51条;成功处理了两起报复杀人与自杀的高危事件。举办了“情感护理走近市民”大型咨询活动,共有1000多市民参与。

  徐景安还建议将关怀民众精神健康纳入政绩考核。“当地政府赞同我们办情感护理中心,但是财政上的支持很有限。政府对这个问题关注还不够,而个人又太追求自我,整个社会缺乏一个发泄压力的渠道,也没有关怀人的思想情感的系统。”

  自我关系紧张

  人之所以要和自己较劲,既有生理原因,更多的是社会原因

  认识你自己。几千年前,雅典德尔菲神庙门楣上刻着的这一句箴言。但人到底是什么?怎么认识自己?人和自己是什么关系?几千年后,仍未有答案。相反,却有越来越多的人与自己较劲,自我关系紧张,甚至引发了各种精神疾病。

  未来学学者托夫勒说,社会急剧变化,造成人的心灵上丧失三种东西:共识、秩序、意义。因为缺乏共识,产生许多误会和冲突,引发彼此的疏离;由于缺乏秩序,显得无规范,无纪律,似乎伦理和组织都失去了应有的功能;因为缺乏意义,使得生活没有目标,人生迷失了方向。

  “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日趋激烈,信息海量递增,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工作的不稳定,每个人都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压力,各种心理和生理刺激的增加,患有精神疾病的人数也相应地大量增加。”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北京市精神卫生保健所副主任医师郭红利说。

  身心自毁本能

  对人的心理的认识,虽然探索了几千年,但直到弗洛伊德才有了一个质的突破。弗洛伊德认为,人不只有生存本能,同时还有与之相对的死亡本能。人性中固有的破坏冲动总是要竭力寻求渲泄,如果这种破坏冲动不能施之于外界,其必然结果就是转而施之于自己。正常人的这两种力量大致平衡,生存力量占上风,当个体面临重大的打击,生存的力量和支柱瓦解时,死亡的愿望战胜了生存的力量,所以造成自杀。

  这位精神分析学大师指出,自杀和抑郁症一样,是罪恶感和侵略感转向自身的结果,该理论认为自杀有三个基本原因,即谋杀(恨)欲,被杀(内疚欲),宁死(无望无助)欲。

  导致抑郁症一个方面是生理的病因。不久前有研究表明,抑郁症和其他躯体疾病一样,有特定的生理化学基础,脑内一种叫做5-HT的化学物质的减少是抑郁症的根源之一。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九病区主任罗炯说:“抑郁症与家族的遗传素质有关,有一小部分是有遗传史的,比如家族当中上一代或者同一代,亲属当中有同样的疾病。另外还和神经系统、甲状腺、激素、荷尔蒙、内分泌等的变化有关。”

  而女性,因为其特殊的生理原因,更易受到抑郁症的困挠。“临床发现,女性病人的月经、怀孕、产育期都是抑郁症的高发时期。”罗炯说。

  根据最新的《美国精神医学杂志》的一项双生子的研究结果显示:在抑郁症方面,女性的遗传危险性要比男性大。该研究发现,女性抑郁症发生中遗传所起的作用为42%,远高于男性的29%。“在两性之间,影响抑郁症发生的基因是有关联的,但是并不相同。平均而言,遗传基因对女性发生抑郁症的重要性远大于男性。”

  社会变迁下的自我关系

  除了生理因素,日常生活中的焦虑、压力和抑郁更多源自社会因素。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石秀印认为,“社会不断变动,失业,以及职业和收入的不稳定,前景不确定;人们所受到的社会刺激众多,对生活和发展的需求逐渐增长,而现实条件与之反差较大,要求满足的可能性不确定。所有这些,均给人们的社会心理造成了压力,使人们感觉到有无形或有形的阴云飘浮到自己头上,急于摆脱而又无能为力,时时紧张而又没有缓解出路。” 这些纷繁复杂的社会因素,很容易导致身心疾病或者精神障碍,尤其是抑郁症的产生。

  中国社会在最近20多年内发生了巨大变化,上世纪90年代后期,到各医院精神科,精神专科医院的就诊人数开始急剧增多。郭红利说:“由于90年代以前,贫富差距比较小,人们的思想也比较单纯,而在90年代后期,社会的不公正,贫富差距拉大,人们心理开始失衡,有些人不能调节自己心态,这可能是导致抑郁症的主要社会因素。”

  比过去更在重负下生活的感觉,并不是一个个人的问题,研究紧张问题的专家夏德·拉赫证实了一点。他的研究成果表明:自1960年以来,我们社会的紧张度提高了百分之四十。因为在一个看来一切都是可行的、都是可以达到的时代,是没有原谅和借口可言的——谁不能做到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他就是一个失败者。

  现代工作病

  “生活节奏加快,缩短人们相互了解的时间,也降低了人们信任的可能性,人与人更多的是一种表面的交往,起不到社会支持的作用。”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主治医师刘京梅说。职业在今天已经不再是人们可以一生从事的事,而工作的转换使得人们建立和维持长期友谊和关系变得愈发困难,孤独、寂寞和缺乏温馨感便随之而来。

  现代管理制度一方面使工作标准化,减少了许多冲突,提高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管理制度中所包含的冷漠,减少了人际交流,又降低了个人的价值感,提高了担心被替换的压力。石秀印指出,现代管理制度“把人当作机器被异化,成为螺丝钉或机器,单面化了,如马克思讲的人被劳动‘异化’了”。

  “还有个不可忽视的原因,近些年工作环境变化,办公电子化、自动化、信息化,人们过度的依赖于电脑,使得人际交流的减少,社会支持系统减弱,这也会促使抑郁障碍的发生。” 郭红利强调。

  “白领往往对自己要求都很高,他们的工作压力大,在工作中不能表现柔弱的一面。再加上他们工作强度一般很大,又经常加班,占用了缓解压力和紧张的时间,使压力和紧张情绪堆积起来,却又不允许流露,痛苦和烦恼都得不到渲泄。”刘京梅说。

  同样的挫折降临到不同的人身上,却会有不同的反应。有抑郁倾向的人会怀疑自我的能力和价值,并对自我价值否定,不相信自己,就此消沉下去;而有些人则会仔细分析失败的原因,不全推到客观原因上,也不一味的埋怨自己,而是重新审视自己,重新定位,把失败挫折当作认识自己的一个探索。

  有人说,世界上惟一的敌人是你自己。但这个敌人不只是需要打败的,有时也是需要和他商谈,妥协的,否则你就可能和自己关系紧张,也永远无法认识自己。

  自杀的“杀手”:减欲,发泄

  要克服压力给自己带来的焦虑或不安,首先要弄清压力的源头——它们是什么,如何根据需要增加或减少?其次要对自身的承受力做出正确的评估。

  克服压力

  真正的压力,来自内心中的各种欲望。如果不能减少欲望,就学会克服压力。

  压力更多的表现来自工作,比如不乐观的地位、工资和提升前景;冗长的工作时间;工作枯燥无味,大量的表格填写和繁文缛节;不切实际的过高自我期待;说话不顶用,缺乏对决策的影响力;与上司和同事不和;办公室恋情等。

  清晰了压力的来源后,把它列在一张白纸上,决定自己哪些应该立即克服,哪些要忽略或者适应,哪些可以日后再说。下面就是一个好的例子:

  1. 工作过度——将来行动

  2. 缺乏权力——忽略或适应

  3. 缺乏和同事交流——立即行动

  4. 薪水太低——忽略或适应

  5. 不切实际的自我期待——忽略或克服

  按照这个表格,立即行动。

  学会发泄

  情绪低落的时候,需要外界支持,需要自己发泄,以下这些方法便可一试。

  朋友:郁闷的时候,你该首先想到你的闺中密友和哥们儿,把你遭遇的挫折、你的不开心一股脑儿倒给他们。不要认为这是强人所难连累他人,其实,这是作为好朋友的义务和荣誉。

  博客:把不开心渲泄在博客等等个人空间里,反正“你的地盘听你的”别人无权干涉。

  哭吧:“哭吧”给你一个独立封闭的环境放声大哭,你亦可选择与一群郁闷的人“群哭”。

  发泄吧:“发泄吧”周到地准备好了锅碗瓢勺等着你去砸去摔,盘起盘落稀里哗啦之间,也把郁闷砸个粉碎。

  发泄玩具:它可以是柿子、鸡蛋、桔子、南瓜、波萝……你只要把它往墙壁上奋力砸去,它就会立刻烂成一堆。这种玩具由高科技记忆材料制成,可以反复使用、反复玩耍。

  打游戏:网络上这种flash发泄小游戏也不少,把人“打”得鼻青脸肿的、把电脑“砸”得粉碎的,总有一款适合你。

  旅游:散心,旅游,行走,看风景,生活在别处,不断的新鲜感一定可以填补你心灵上的千疮百孔,忘记压力、忘记焦虑,说不定在旅途中还能遭遇点罗曼蒂克的事情呢。
[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 [推荐给朋友] [打印] [关闭]  [论坛讨论]
当前评分:0
Bad  1 2 3 4 5  Good
关键词:学生 
..........................................................................................................................................................................................................................................................
协会介绍 | 俄罗斯油画 | 商务项目 | 留学咨询 | 俄罗斯风情 | 贸易信息 | 日常服务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COPYRIGHT(C) 2004 俄罗斯圣彼得堡华人协会 版权所有
俄罗斯圣彼得堡市塔林街7栋A座6H 102622
电话:+86 13439175060 ,+86 1057782670,+7 9161052484 电话/传真:+86(10)57782670
电子邮件: trade@china-russia.org , caspw@139.com

京ICP备05021730 , 京公网安备 11011500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