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好多网友问我是做什么工作的,我就是一个国际公务员,扶贫的。作为国际公务员,我的官儿不大,但扶贫却好像挺重要,隔三差五就有来自五大洲的各色人等求见。如果是咱们自己中国人打交道,一般来说推门就进,有话就说,不用那么多的繁文缛节。但是接待老外,不是我摆谱,外事无小事,所以一定要通过秘书事先约会,否则我很忙,概不接待。
一天,我正在伏案疾typing,有人敲门进来,看上去金发碧眼,分明是个欧罗巴女郎。我抬起头,传递给它这样的信息:没有appointment,no way。她也似乎看出我略有愠色,突然亮出绝招:“我会说中文,是荷兰人。”原来是一个会说中文的老外。也是,一个外国女人,不远万里来到这里,还会说中文,精神可嘉,今儿就破个例吧。
像这位荷兰女郎这样会说中文的老外如今是越来越多。我见过日本某银行的“担当”,汉语说得好象有点山东味。我们相晤甚欢,不一会儿工夫他已经开始称呼我“老翟”了。临出门的时候跟我透露了一点隐私:“我姨母是青岛人”。怪不得他中文说得这么溜,原来如此。我于是套了一下近乎:“原来你也有中国血统”。不料他连连摇头说:“没有,没有。我的太太,她的妈妈是青岛人。”原来,这老兄把“姨母”和“岳母”弄混了。
在我所见到的所有老外里面,中文说最地道的是一位法国绅士。早年在台湾学习,后来又在北京进修,后来在曼谷作文化参赞。他的汉语说得字正腔圆,四声到位,无论是“兹”、“呲”、“斯”,还是“基”、“七”、“希”,一点不含糊,是我迄今为止见到的说中文最溜的老外,可惜已经失去联系。记得我由衷地夸他中文说得好,比好多中国人发音还准确时,这位法国老先生似乎深有感触地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老广说普通话。”当时在场的一位“扶兰”(湖南)同事,虽然不属两广范畴,依然无言以对,直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
不光是颇有文化底蕴的法国人,现在就连土生土长的美国人也有很多人能说一口流利的京片子。有一次我接待两个美国商人,用汉语几句话寒暄过后,其中一位老美问我:“您是哪儿人?”我虽不是在北京胡同里长大的,却也在北京念书、生活多年,所以颇自豪地回答说:“北京人。”不料我话音未落,另一个老美接茬说:“听您口音不像啊!”这次轮到我惊讶地说不出话来了。这些老外简直已然成精,反正我的英语水平是绝对听不出来这几个美国人到底是德州来的还是加州来的。当我打听他们是在哪里学的中文,他们只是笑笑说他们公司的老板是北京人,每天作出租车上班。
我曾见过的这类会中文的老外中还有一位澳大利亚人。他在香港某投资银行工作,见到我以后学着东方人的样子用双手恭恭敬敬地递上名片。名片正面是英文姓名,按照中国的习惯翻译法,这位先生应该叫约翰什么什么的。我正尝试着念出他的英文名字,约翰指着名片的背面用中文说:“我有中文名字。”我翻过来一看,不由地愣了愣神:原来人家给自己起了个古色古香的名字叫“冼德仁”,跟那个约翰什么什么的英文本名根本不搭杆子。看我拿着名片一时没吱声,德仁先生以为我不认识那个颇为罕见的“冼”姓,就解释说:“我的中文姓是‘冼’,‘冼星海’的‘冼’。”
我有几分崇敬地看着这位澳洲人,还没来得及说什么,他又以为我不知道谁是“冼星海”,于是又习惯地接着解释说:“人民音乐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