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55年前,当百万雄狮过大江,埋藏蒋家王朝、创建新生共和国时,毛泽东同志挥就了这辉煌诗章。今天,我们在异国他乡再次吟咏,确实是更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是啊,55年,神州大地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历经沧桑的中华民族在风雨中昂起高贵的头颅,自强不息,探索前进,终于在人类历史进入新纪元之际,走上了复兴之路。
多少仁人志士为此而贡献了青春与智慧,甚至热血与生命!值得骄傲的是,我们的前辈――新中国第一代留苏学子以浓墨重彩在这幅波澜壮阔历史画卷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上世纪50年代,新生的人民共和国求贤若渴,派出大批青年学子来苏联学习。“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共和国领袖在莫斯科大学礼堂对留学生的讲话传遍祖国大地,成为全体青年人的座右铭。
真羡慕那一代人啊!他们是真正的天之骄子!
因为特殊的历史原因,留苏几乎是当时留学唯一的选择,同时又是最理想的选择。苏联,苏联,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所有的领域都是其他国家的楷模。来苏联留学,就像是朝圣,是一代人的光荣与梦想。
那一代人,得到了太多的关心与爱护。中国政府和人民对其百般呵护,节衣缩食为其准备出国行装。来到苏联,又得到了从苏联政府到留学院校无微不至的照顾,与苏联乃至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同学们亲如兄弟,情同手足。那一代人都说,留苏几年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
那一代人,又承受了过重的压力。他们肩负着祖国和人民的重托,为了早日学成报国,建设老大哥一样的社会主义,他们异常勤奋刻苦,超负荷运转。“来得最早的是中国人,走得最晚的还是他们”,至今,俄罗斯人仍在怀念中国早期的那批留学生。
那一代人,创造了的无数的奇迹。从南京长江大桥等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到“两弹一星”等国防科技创新基地,哪儿最艰苦,哪儿最需要,哪儿就有留苏人员的身影。任劳任怨、无私奉献,他们参与铸造了共和国的辉煌,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成为各自领域的泰山北斗,至今仍在发光放热。
斗转星移,人间换新颜,当年的苏联老大哥如今已不复存在。“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红场上的人流依旧熙熙攘攘,克里姆林宫仍在诉说着昨日的辉煌。国力的衰弱,给俄罗斯带来的不仅是国际地位、人民生活水平下降,还有深藏内心的性格变化。在这个急剧变化的时期,我们新一代留学人员在这里继续寻找着自己的梦想,并有了许多新的际遇、新的感受。
同志加兄弟式的友谊已经远去,老大哥对小兄弟的感情已经转变成强邻间的合作与竞争。仔细琢磨其中三味,还是很有意思的,甚至有自豪的理由。在俄罗斯人眼里,中国已是一个相当强大的国家。要知道,只有真正的强者才会引起对手的猜忌,而猜忌也是一种重视,重视才有尊重。
当年苏联居高临下统领社会主义阵营的优势已是昨日黄花;今天的中国,政通人和,百业兴旺。我们有理由直起腰板在国际舞台上扮演重要的角色。
我们这代留俄学人有自己的优势!背后有强大的祖国,在心理上与俄罗斯人是平起平坐的,在物质上有充足的保证!
我们这代留俄学人,学者、研究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在学术上可以与导师、与同行展开平等对话,发表自己的主张与见解!
我们这代留俄学人,在借鉴其科技文化长处的同时,更多还在考虑总结其教训,为祖国建设提供参照系!
我们这代留俄学人,经历了更多的曲折―很难与俄罗斯同学共享宿舍、共同远游,却要面对学术封锁、多方刁难;出门要考虑安全,慎对警察盘查,谨防流氓滋事……
我们这代留俄学人,还将面临新的挑战,回国后不可能一枝独放,风光无限,而要与留学其他国家的海归人员、与国内本土培养的杰出人才展开协作与竞争。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经历了风雨,才真正懂得、也才有资格欣赏彩虹。严峻的外部环境也许是我们这代留学人的一份财富,是我们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使我们更加魂绕梦牵着祖国。两代留学人之间,有许多变异,但不变的是爱国情怀,是拳拳的爱国心。为国争光,是我们之间共同的追求。
为了祖国的富强、人民的幸福,也为了承接前辈的光荣,努力啊,伙伴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