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如果你们对老师的讲课不满意,可以不听。”蔡宏兵清楚地记得1984年入学时,武汉大学校长刘道玉给新生做开学演讲时说的这句话。
昨天(12月4日)下午,头发花白、身着风衣的刘道玉出现在广州购书中心的大堂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蔡宏兵与上百名武大在广东的校友专程前往拜会了老校长。
对很多人来说,刘道玉的名字也许陌生,而对于武大学子而言,73岁的刘道玉是他们心中的一段传奇,一种向往。
刘道玉被誉为“武汉大学的蔡元培”,他首创并推行的一系列高教改革,如学分制、插班生制等等,使武大成为当时教育改革领域上的急先锋。电影《女大学生宿舍》中的校长路石就是以刘道玉为原型创作的。但1988年,刘道玉因为改革激进,被突然免职。
在沉寂了十几年之后,刘道玉带着他亲笔撰写的自传《一个大学校长的自白》,重新出现在公众面前。
尽管已是古稀老人,但刘道玉的思维依然敏捷锐利。“中国的大学要做世界一流的大学,至少还有30-50年的差距”……在昨天的见面会上回答读者问题时,刘道玉就中国教育侃侃而谈。
“我已经没什么顾忌了” 写自传是给社会一个交代
记:在中国的大学校长中,您可能是第一位为自己写自传的。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您是中国高等教育界的一个风云人物。但从1988年,您离开武大校长一职后,这十几年逐步淡出公众视野。为何在您古稀之年要抱病写自传?
刘:我经历过新中国以来的种种政治运动,也曾经当过“工具”。中国有句古语:“七十而从心欲不逾举”。我到了七十古稀之年,对一切都已置之度外,写这本书时,我已经没有什么顾忌了,“我手写我心”。
我从69岁开始着手写这本自传。写这本自传,是出于我的一种怀旧情结,也是我对自己的一次全面彻底的反省,回忆检查自己一生所经历的主要事情,让大家知道我为人所知的一面,也是为了让大家知道我鲜为人知的一面。是给我自己一个交代,也是给社会一个交代。
记:除了出于您个人的一种生平总结外,从社会大环境而言,是不是也使您想公开地表达自己的一些看法?
刘:我出这本自传,我想,也是现在教育形势下的一种需要。现在高等教育的情况,是大众议论的一个热点。这种关注,一是大众认识到教育是兴国之本;第二是因为大众对中国的教育有着种种不满。教育原来是一片圣洁的净土,而现在教育也腐败了。我感到很焦急。我认为,出于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我应该出来说一说了。
如果是校长我会留住陈丹青
记:在大学教育界,今年的确出了不少震动的事件,比如清华大学教授陈丹青辞职、清华大学博士生王垠申请退学、北大法学院教授贺卫方停招研究生等等。您对这些事件怎么看?
刘:我认为,像陈丹青这些人的举动是出于对中国大学教育现状的一种失去信心的无奈之举。我理解他们,他们的举动是一种勇敢之举,因为他们洁身自好,不愿滥竽充数。
如果我还当大学校长的话,如果他们在我的大学里,我会劝阻他们,请他们留下,尽量尊重他们的意愿,给这些教授、学生更灵活的自主权。可惜,我一直没有看到这些教授、学生所在校方的一种回应,对此,我感到失望。
教育部应该放权
记:“文革”之后,您为中国高教战线上的拨乱反正和恢复统一高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高考在中国已恢复了近三十年,现在公众对高考的批评却不少。
刘:“文革”后,恢复高考是时代的需要。现在的统一高考制度已经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改革也是必要的。
现在教育部门也对高考制度进行了一些改革,但我认为这是添枝加叶式的,关键还是要从源头抓起。教育部应该要放权,让高校招生有自主权,比如一些重点大学可以自主出题、自主招生。选拔考生,不能再光看分数。现在经济都多元化了,考试也应该多元化。
大学校长应是职业教育家
记:大学校长在中国是一个特殊的职位。今年由博客中国网站发布的一个“中国大学校长公众认同度调查问卷”的结果表明,有69.87%的受访者认为当下中国大学校长的总体形象更接近官员。您认为,理想的大学校长是什么样的?
刘:我把现在中国的大学校长归为学者型的、双肩挑式的校长,因为既要做学术,又要管业务,因此既要保住博士帽,也要保住乌纱帽。
我认为一个好的大学校长应该有良好的学术背景,有人文素养。但是当他当上校长,他就要下决心不再做自己专业研究的工作,而应该做一个职业的教育家,掌握教育的规律。
而怎么样当好这个校长,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靠提拔、靠发奖金,这不行;应该要抓改革,在改革中比比看谁是英雄好汉。
教育改革情结难消除
记:十几年前,有人说您是因为改革过于激进而被免去校长职务。现在,您还是把改革挂在心中。
刘:教育改革的情结在我心中一直挥之不去。这是我的理想主义。我会把我这本书的稿酬捐给刘道玉基金会,让基金会为中国的教育改革做一些事。我在教育战线上是改革的弄潮儿。我想,我会呼吁教育改革一直到我生命的最后一刻。“杜鹃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我相信教育改革的东风一定能唤得回!
为什么被免职后 不做官或离开武大
我为什么不愿当官?道理很简单,那就是做官与做学问是两个道,“道不同不相为谋。”
我为什么在这里挨整而不愿离开呢?因为我在这里度过了浪漫的青春时代,贡献了人生最宝贵的壮年时代,经历了如火如荼的改革的黄金时代。……那些整我的人,既没有把我打倒,也未能把我整垮,惟一的就是要把我赶走,如果我调离学校,那不正是中了他们的计谋吗?
“对老师讲课不满意,可以不听” 武大学子回忆刘道玉当年的教导
17年来,蔡宏兵一直有个夙愿,就是在自己的大学毕业证书上,有一个刘道玉的签名。在昨天下午的刘道玉签售会上,蔡宏兵终于得偿所愿。
1988年,刘道玉突然被免除武汉大学校长职务。1988年毕业的这一批武大学生的毕业证书上因此留下的是刘道玉继任者的签名。
蔡宏兵1988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图书馆学专业,现在是广东高校文献信息服务中心的副主任。他至今还清楚记得,1984年,他入学那年,刘道玉在给新生的一次开学演讲中说的一句话:“如果你们对老师的讲课不满意,可以不听。”校长“教唆”学生不听话,这让蔡宏兵等新生们大吃一惊。在武大四年,蔡宏兵明白了,校长的这句话是鼓励学生读书学习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
陈东1983年考入武大时,是化学系的一名学生。因为有眼疾给做实验带来影响,是转专业制让他得以顺利转到了图书馆学专业。现在陈东是广州一家图书公司的负责人。
1988届武大考古专业学生、现在担任广州考古队领队的丁巍昨天一直站着听完刘道玉的演讲。他说,老校长的讲话风格还是没变,不超过10分钟,但内容很充实。
见面会上,刘道玉不厌其烦地与学生们合影。他说:“我的学生都是我的骄傲,看到他们,我感到很欣慰。”
人物档案
刘道玉,1933年11月生,湖北枣阳人。中共党员。著名教育家、化学家、社会活动家。1977年,出任国家教育部党组成员兼高教司司长;1981至1988年担任武汉大学校长,是当时中国高等院校中最年轻的一位校长。在任内,他率先推行了一系列教育改革:学分制、主辅修制、插班生制、导师制、贷学金制、学术假制度等,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