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体  Russian
推荐给朋友 |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首页   

协会介绍   

俄罗斯油画   

商务项目   

留学咨询   

俄罗斯风情   

中俄贸易   

日常服务   

网站导航   
热门排行
最新排行
推荐排行
新闻标题: 当代中国大学生价值观体系新动向:向往小资情调 享受孤独感觉
发布时间: 2005年12月27日 閲读次数:3871 新闻来源:中国青年报
  日前,由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本科生沈旭、张帆撰写的调查报告《当代中国大学生价值观体系新动向———后现代语境下的大学校园亚文化》,系统揭示了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变化和显著特点。报告显示,28%的大学生明确表示向往“逍遥自在的小资生活”,25.4%的大学生希望过上“舒适安逸的白领生活”,八成以上的大学生愿意“享受孤独”。

  报道称,在传统语境下,大学生被视为国家栋梁、社会改革先锋、民族振兴的同义词。然而,此次调查却表明,在改革开放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有一部分人在能力与道德上呈现出与传统的明显断裂,“享受孤独、追求物质利益和实现自我幸福”、“寝室亲密关系变质、社会信任度下降”、“社会参与度降低与社会责任感萎缩”以及“信仰危机和传统道德塌陷”……正在成为当下一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念。

  调查执行者之一张帆解释,之所以选择“大学校园亚文化”为调查主题,源于震惊全国的“马加爵事件”。当“马加爵事件”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时,各大高校的网络论坛BBS上,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对这些负面报道采取价值中立或不予置评的态度,甚至还有人认为马加爵的行为是一种理性行为。“主流社会视作是非分明的事件,大学生的态度却出现如此的不一致。这不得不让我思考———当今大学生群体中是否构成了一种大学生亚文化,使之明显区别于主流意识形态与社会期望?!”张帆说。

  张帆和沈旭采取调查问卷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形式,收集了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郑州大学、南京大学等全国多所高校400余人次的有效调查数据,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当代大学生的部分生存状态。

  向往小资情调,享受孤独感觉

  “我特别羡慕工业革命前的英国乡村生活,有一片牧场,有好多小猫小狗,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剩下的生活就是看看书、喝喝茶。”关于生活方式,28%的大学生明确表示向往“逍遥自在的小资生活”,占据被调查学生的最大多数,同时有25.4%的大学生希望过上“舒适安逸的白领生活”。

  不难发现,大学生向往的“小资”和“白领”都属于有钱有闲的阶层,受过良好的教育,待人接物优雅得体,有比较稳定的工作和不菲的收入,注重生活的质量。这折射出当代大学生希望在一定经济基础的前提下,尽可能追求自我个性张扬和自我风格的树立。

  对“自由职业者”的向往(13.4%)可能更多地源于对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想的接纳。而传统精英式教育导向追求的“轰轰烈烈的伟人生活”则呈现出势单力孤的状况,只有6%的被调查者做出这样的选择。

  在大学生个人行为方式调查中,把“享受孤独”当作普遍而自觉的行为方式的大学生占到了被访群体的82.6%。有心事时50%以上的学生倾向于选择写日记、打游戏等自我消解的“封闭型”排遣方式。

  对于朋友之间的关系,大学生言语中明显流露出对于距离的渴望:“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嘛!”“和室友的关系就像住在一起的房客,不会过多干涉。”“知心的朋友也没法达到彻底的沟通,只可能在某些方面上进行交流。”

  调查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背后是社会疏离感的上升,这种疏离感来源于现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与信任机制的相对落后。后现代的孤独将个体的灵魂交给了书籍等私人化的物质载体,个人主义成了现代大学生的行为法典。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既然大学生把“走单”作为自己主要的行动方式,那么,他们对于学校集体活动的参与程度又有多高?

  比如,在学校干部竞选中,大多数学生的参与主要是间接关注式,42.1%的被调查者表示“不参加竞选但关注选举结果”,另有59.7%的大学生表示不经常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这背后隐含的是大学生对于承担社会责任的冷漠。此外,对于班里、学校发生的公共事件,大多数人(71.8%)持着一种“不甚关心,但听无妨”的态度。这种消极被动可能来源于这些信息不关乎他们的切身利益,不与他们的个人生活产生冲突,不影响他们的自我追求。

  调查认为,在后现代的语境中,自我理想与家国梦想交织的责任感已经轰然倒塌。新时代的部分大学生群体赋予“责任”新的含义。责任,已不再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自我实现,转而呈现为一种建基于成本收益模型上的社会经济学。

  九成人信仰呈现真空状态

  调查中,九成以上的学生在信仰方面也表现出令人担忧的“超然物外”的游离态度。调查显示,在对于入党动机的调查中,“积极争取”的占到38.0%,“无所谓”超过50%,看来大部分学生还是选择了一种中庸态度。

  在被访者中,30%的人相信“信仰”,47.7%的人在乎“前途”。可以看出,部分大学生对信仰的暧昧态度源于实用主义逻辑。

  对于时下关注的“大学生未婚同居”和“同性恋”等社会现象,相当数量的大学生表现出“不褒不贬”的淡然态度。代表传统价值判断认为“有伤风化”的比率只占15%,成为弱势声音,代表现代观点认为“很正常”和“无所谓”的占据62%,而代表后现代观点认为“没什么,见多了”的有20%之多。

  显然,后现代思潮在当代大学生价值体系中逐渐形成强大影响力,无论是大学生未婚同居,或是同性恋结婚登记,一切都成为可以包容且可以理解的私人事件。某大学社会学系大四男生李某更加直率地认为,“同性恋是人与生俱来的东西,你无法去质疑它。就像一个男生喜欢一个女生,你无法质疑他是一个男生一样。”
[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 [推荐给朋友] [打印] [关闭]  [论坛讨论]
当前评分:0
Bad  1 2 3 4 5  Good
..........................................................................................................................................................................................................................................................
协会介绍 | 俄罗斯油画 | 商务项目 | 留学咨询 | 俄罗斯风情 | 贸易信息 | 日常服务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COPYRIGHT(C) 2004 俄罗斯圣彼得堡华人协会 版权所有
俄罗斯圣彼得堡市塔林街7栋A座6H 102622
电话:+86 13439175060 ,+86 1057782670,+7 9161052484 电话/传真:+86(10)57782670
电子邮件: trade@china-russia.org , caspw@139.com

京ICP备05021730 , 京公网安备 11011500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