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俄两国贸易环境有了巨大改善,双边贸易正告别“肩挑手提”的传统方式,向国际贸易水平靠拢。而中俄贸易环境的变化,为中国企业创造了更多的商机。
政治环境改善:两国高层积极推进双边贸易
目前,俄罗斯是中国第八大贸易伙伴,中国是俄罗斯第四大贸易伙伴。2004年,中俄贸易额突破了200亿美元大关,2005年达到了290亿美元,据估算,2006年的中俄贸易额将达到350亿-360亿美元,中国将因此成为仅次于德国的俄罗斯第二大贸易国。但是,相较中国与日本、美国、欧盟都已超过1000亿美元的双边贸易额,中俄经贸合作水平仍有很大上升空间。
专家预测,在未来的五至八年,中俄两国经济都将进入一个较快的增长时期,中俄双边经贸合作已进入崭新的、令人鼓舞的阶段,实现两国领导人提出的战略目标指日可待。
体制环境改善:民间贸易将淡出
过去,中俄双边贸易秩序存在一些不规范的现象,贸易主体无序竞争较为严重,银行结算制度、法律仲裁制度、信用保险制度、质量监控制度还不够健全,特别是“灰色清关”等现象,严重影响了我国对俄贸易发展。
所谓“灰色清关”,是指国内企业在向俄罗斯出口时,将最后通关的手续全部交给俄罗斯清关公司办理,由清关公司负责把货物运到指定的仓库。这种安排提高了交易的速度,但也使俄罗斯的应收税款流失,俄罗斯有关部门一再查抄灰色清关货物,致使我国出口企业的利益得不到有效维护,影响了中俄贸易关系的持续健康发展。以往满洲里口岸每年“灰色清关”出口额高达60亿美元。
据满洲里海关副关长张国强介绍,中俄两国贸易主管部门已启动规范贸易秩序的联合工作组机制,签署了《关于规范两国贸易秩序问题的谅解备忘录》,并就此问题达成了一系列共识。在两国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双边贸易秩序得到逐步改善,目前的一些无序竞争行为也将逐步得到克服,从而为两国贸易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006年2月26日,俄罗斯海关对本国公民进境免税携带货物的规定进行了紧缩调整,将原来七天一次50公斤的免税政策调整为30天一次35公斤,货值不超过6.5万卢布,超过此限制的物品,须按物品海关价值30%缴纳关税,且每公斤不得低于4欧元。明年俄罗斯海关有可能将免税携带货物重量调整为国际通行的15公斤。这一系列措施是为了压缩“倒爷”活动空间,打击“非正规”进口。
从长远来看,新的通关规定将促使中俄贸易走向正规化、规模化。张国强认为,“肩挑手提”不代表中俄两个大国的贸易实力。新的通关政策对于打击无序竞争、促进正规贸易起到了推动作用,也表现出中俄双方发展高层次、规模化贸易的决心。同时,也给有实力的大企业清除了障碍,提供了发展机遇。
基础设施环境改善:现代化物流保税区将建成
除了政策上的完善,满洲里市作为口岸城市,也在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目前,一期规划面积33万平方米的物流保税仓储区即将完工,预计今年9月投入使用。
满洲里口岸物流保税仓储区一期投资7450万元,分仓储区和服务区两块。仓储区的主要功能是保税仓储、国际采购、国际分拨、国际配送和进出口贸易。服务区提供辅助配套功能,包括会展中心、公寓、汽车维修、国内的货运配载、货运总站等。待物流保税区建成后,铁路专用线的建设也将正式开工。
2005年,从满洲里口岸进出口的中俄两国货运量达1752万吨,占中国对俄贸易总量的64%。张国强认为,满洲里海关每年的进出口货物量以300多万吨的速度递增,这与中俄贸易环境在体制、政策、设施等方面的改善有关,这些变化有利于中俄贸易突破瓶颈、释放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