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让“金砖四国”之一的俄罗斯面临严峻挑战。大西洋彼岸刮来的“传染病”让昔日傲慢不羁的石油大国失业人员猛增,商品价格飙升,卢布汇价下泻,国家工业有解体的危险。俄媒体惊呼国家“一夜回到1998年”,意思是1998年重创俄罗斯的金融危机再次上演。
然而,有专家认为,俄罗斯目前的经济实力和金融状况与1998年时相比都大为改善。俄领导人正在努力化解这场危机,多数民众对“普梅组合”的治国能力也未曾发生过怀疑。一切似乎又表明,俄罗斯离1998年那场噩梦还很远。
10年前,普京带领俄罗斯走出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的阴影,走向复苏;10年后,当让俄罗斯从能源价格高涨获益带来的繁荣意外地戛然而止时,普京是否还能受到民众一如既往的顶礼膜拜?危机仍在持续,似乎还未见底。对俄罗斯总理普京来说,挑战刚刚开始,但不知何时结束。
经济危机再次上演?
综合报道 要描述俄罗斯的脉动,莫斯科边上的小镇柳季诺沃最有发言权。仅仅几个月前,仅有的5家工厂雇用了镇上所有的劳动力。而如今工厂大幅裁员,在岗员工也难以发出工资。当地人伊万说:“人们一觉醒来,发现所有事情都变了,就好像突然有一场飓风吹过这里。”
尽管俄罗斯高层一再保有能力抵御当下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但一些超市的货架正在变得空荡、百姓无法从有些银行取出存款、富豪财产大幅缩水、大量工厂艰难维持生产、惠誉公司调低俄银行信用等级……诸多事实表明,俄罗斯经济正经历自1998年以来最大的一次危机。俄媒体惊呼国家“一夜回到1998年”,担心1998年经济危机再次上演。
今年经济增长预计-3%
随着国际原油价格从去年147美元一桶的峰值到如今跌破40美元,俄罗斯经济10年来首度出现负增长,1月GDP将较去年同期下降4%。同时,国内通胀率直线上升,2009年预计将达到19%。失业人数也不断攀升,仅今年前两个月里,俄罗斯的失业大军就增加了100多万。
油价大跌等因素诱发的经济基本面促使外国资本大量出逃俄罗斯。去年一年,俄罗斯的股市跌幅达70%,而今年10亿美元级别富豪榜的上榜人数缩减过半,有的富豪资产缩水高达85%。
种种迹象表明,俄罗斯今年的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俄今年的经济增长预计将收缩3%。
“卢布危机”或重演
最令人担忧的还是俄罗斯卢布汇率。自去年8月以来,俄罗斯卢布兑美元比价已经贬值了35%。2月6日,卢布兑一篮子货币一度跌至41,触及俄罗斯央行宣称的支撑位。现在,经济学家们对卢布充满悲观情绪,一致认为卢布继续贬值已无法阻挡。越来越多的俄罗斯人担心,1998年的“卢布危机”将重演。
1998年爆发的“卢布危机”中,卢布急剧贬值70%,俄政府拖欠了400亿美元外债,俄罗斯人存款损失近一半,整个金融体系和经济运行几乎陷于瘫痪。
为了让卢布逐步贬值,俄罗斯已动用了近2000亿美元,相当于俄罗斯外汇储备的三分之一。逐步贬值策略虽然避免了一次性暴跌的恐慌情绪,却耗费了大量的外汇储备。眼下俄外汇储备已不到4000亿美元。照这种速度,俄外汇储备用不了多久就将全部耗尽。
市场人士普遍认为,卢布在未来几周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投机者将和俄罗斯央行面临一场博弈,俄政府将再次面对1998年时的艰难选择:是以牺牲外汇储备和国际影响力为代价换取卢布汇率稳定,还是让卢布崩溃,将俄民众带回1998年的那场噩梦之中?
外债问题成“命门”?
金融危机带来的连带效应还不止这些。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月31日,俄罗斯共背负外债4650亿美元。仅2009年,俄银行和公司就需偿还本息近1400亿美元。2月4日,全球主要信用评级机构惠誉公司宣布将俄主权债务评级从BBB+下调至投资级中的倒数第二档BBB,并警告说可能进一步调低评级。这是惠誉1998年以来首次下调俄罗斯主权债务评级。
有媒体透露,目前,俄罗斯正在寻求与欧洲和其他外国银行谈判,以推迟偿还4000亿美元私营领域债务。但俄政府稍后否认这一消息。
外债问题很可能成为俄经济中的“命门”。该问题曾是1998年俄金融危机的“直接导火索”,当时俄政府大量举借贷短期外债用以弥补本国财政赤字,热钱趁机进入俄国债市,在东南亚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热钱从俄罗斯大举外逃,仅有240亿美元外汇储备支撑的俄金融体系顷刻崩溃。
目前俄罗斯的外债总额比1998年增加了13倍,这不能不让人们为俄经济的稳定性“捏着把汗”。
普京地位遭遇冲击
政治
本报综合报道 与1998年相似,金融危机的影响已由经济层面蔓延到政治层面。
1998年的危机使叶利钦的地位和威信降到最低点,导致总理基里延科下台。而在如今的经济形势下,1月末俄罗斯全国多个城市爆发游行示威,反对派将矛头指向普京,认为普京应付危机不力,要求其引咎辞职。普京稳如泰山的地位似乎正在受到冲击。
反对派要求普京辞职
1月31日,俄反对派在各地举行游行示威活动,抗议政府的反危机措施。反对派领导人指责普京政府浪费公共资金,并宣称普京是俄罗斯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最大障碍。
反对派称普京主要有两大“罪状”:一方面,去年出兵格鲁吉亚,令投资者担忧俄罗斯市场的可靠性,大举抛售离场,加速了卢布贬值。
另一方面,政府对处理流动性危机似乎显得全无准备;为避免俄罗斯经济出现近10年来首次衰退而采取的政策也均以失败告终。
一名西方外交官说:“金融危机给了梅德韦杰夫挑战普京的机会。”在经济不景气的形势下,凭着普京支持而当选总统的梅德韦杰夫也比以往显得更加独立。梅德韦杰夫多次公开批评政府的救市方案落实缓慢。
普京政府不会垮台
1月30日,梅德韦杰夫在接受采访时说,普京是他很好合作伙伴,但他不会对普京政府出现的错误“视而不见”。他解释道,“这不是什么问题,而是一个正常过程,不是出于某个人的政治野心,而是为了国家的真正利益。这是我的初衷,也是总理的初衷。”
这表明,尽管梅氏的影响力依然非常有限,但他已经在不冒犯普京及其支持者的情况下,“发出自己的声音”。
此前 梅德韦杰夫不止一次对普京内阁在处理危机中的表现表示不满。两人分裂的苗头现在似乎十分明显。一些分析人士认为,梅德韦杰夫正试图向俄罗斯的精英分子暗示,普京政府对危机的滞后反应才应是被指责的对象。
还有报道称,梅德韦杰夫已开始建立自己的权力基础,普京最近收到的一份经济报告,就是由梅德韦杰夫的人马撰写,普京对此大动肝火。
不过,仅有少数政治分析家认为,街头抗议活动最终会导致普京政府垮台。反对派的声音虽然响亮,但似乎并没有得到民意的普遍支持和响应。1月22日公布的最新调查显示,普京的个人支持率仍然高达83%。
瓦列达中心负责人古柯夫说:“普京已经成为一个象征性的人物,代表着希望,他确实不受批评的影响。”
“梅普组合”难分裂
美国一家独立智囊机构也认为,与1998年不同,普京政府不太可能因这次危机而垮台。因为,叶利钦以自由民主开放式的模式管理国家,而普京上台后奉行强力集权,防止社会动荡。俄罗斯国内最近虽然出现了小范围的抗议活动,但克里姆林宫现在有能力制止任何可能威胁国家稳定的大规模示威活动。
至于“梅普组合”,也不会出现太大的裂痕,从普京对全国支柱性企业发放救援资金这一事件中两人的分工就可见权力分配的端倪。
在这一过程中,梅德韦杰夫在做三样自己的工作:一是为发放500亿美元救援资金签署一系列法令;二是不断发表讲话稳定民心;三是代表俄罗斯在国际上争取支持。但真正控制俄罗斯主要部门的却是总理普京。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问题专家庞大鹏也认为,短期内梅普组合不太可能出现分裂,俄罗斯也不会在短期内出现政治动荡。因为,梅德韦杰夫和普京在一些实质性问题上仍是基本一致的,比如在国家发展模式和战略目标上;从权力运行机制和两人的政治意愿综合来看,两人并没有太大的分歧。
一成多人生活受影响
民生
本报综合报道 1998年,俄罗斯国内贫富悬殊、两极分化,民不聊生。人们怀疑总统的治国能力,要求总统辞职的呼声多次高涨,时任总统叶利钦的地位严重动摇。
如今,民众虽然对政府的悲观情绪有所增加,但总统梅德韦杰夫和总理普京的支持率仍然很高。对大多数俄罗斯人来说,总统和总理仍然是希望的象征。
独立调查机构列瓦达民调中心的负责人古柯夫表示,俄罗斯人还没有完全感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
调查估计,目前仅有10%~15%俄罗斯人的日常生活受到经济危机的严重影响。
莫斯科市民加林娜在接受采访时说:“(世界金融危机)基本上对我没有影响。退休金正常,生活正常,以前怎么过,现在还是一样。(苏联)解体的那段时间才是危机,但现在我还没受到危机影响。说到将来,我希望会变得更好,我寄希望于我们的政府。”
对于俄罗斯在这次金融危机中的经济面貌很难有准确描述,因为俄官方禁止提供可靠的数据和信息,民间关于金融危机的公开讨论也不多见。
官方慎用“危机”、“衰退”
目前,包括电视和报纸在内的所有重要信息渠道和传播工具都被国家牢牢控制。像“危机”、“衰退”这样的字眼直到现在才逐渐进入官方语言,而且使用得非常谨慎。
几个月以前,尽管俄罗斯股市一再萎缩,主要银行纷纷传出不利消息,但克里姆林宫的官方说法仍是:“这主要是发生在美国的问题”。
直到去年11月20日,普京才终于公开表示,俄罗斯也在这场金融中遭到阻击,并宣布用2000亿美元外汇储备救助需要帮助的大企业,解决失业者福利问题。
当俄罗斯人民询问到底发生了什么,普京给出的答案是:我们会尽一切努力,政府将行使一切力量确保几年前国家崩溃的灾难不会再现。
能源外交转向防守
外交
本报综合报道 1998年,迫于国内严重的危机形势,俄外交底气不足,回旋余地不大,同西方国家、尤其是同美国的关系则存在不少困难。如今10多年后的今天,同样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俄罗斯却面临和美国关系“回暖”的最好时机。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外交专家柳丰华认为,如今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外交疲软,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也没有下降趋势。
在金融危机下,俄美关系趋向“回暖”。针对美国的“示好”,俄方一改以前的强硬态度,表示十分欢迎。
本月上旬,在美国副总统拜登提出新政府外交政策后,俄罗斯愿意同美国就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恢复全面谈话。
由于能源价格低迷,俄罗斯要走出经济危机将面临更大的困难,俄罗斯未来发展的动力在哪里,投资从哪里来,都是俄罗斯面临的大问题。因此,对俄罗斯来说,改善俄美关系更加迫切。
而俄罗斯似乎也感到了外交上的乏力。为警告不听话的乌克兰,俄罗斯在今年元旦下令切断天然气输气管道,不仅让乌克兰人挨冻,也让欧洲大陆恐慌。这种把能源作为国际外交舞台重量级筹码的做法,其实已从智慧型的出击状态转向动用“杀手锏”的防守状态。
“能源外交”并未淡化
近几年,在高油价的大背景下,俄罗斯把能源作为推行其外交政策的有效工具,力图通过能源外交重振其大国地位。而当能源价格下跌,俄罗斯手中的能源砝码似乎难以成为要挟他国的强硬工具,但却仍发挥着拉拢外交伙伴的战略性作用。
实际上,在眼下的经济形势下,“能源外交”并没有淡化,仍然发挥着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目前与日本、中国、韩国等的大型能源合作上可以看出,俄罗斯正利用手中的资源,来告知国际社会,它有能力与其他国家一道,共同携手应对全球性的经济危机。
1998 年俄罗斯金融危机
链接
1998年,俄罗斯爆发金融危机,并迅速演变成多重危机。
在经济领域中,俄罗斯先后爆发了金融危机、生产危机、预算危机和债务危机。
1998年9月,俄联邦政府收入只有区区50亿卢布,且已大幅贬值。俄罗斯外债超过了1550亿美元,还不包括俄罗斯各银行和公司所欠500亿美元的债务。普通居民的财产缩水严重,银行储蓄损失一半。舆论形容,1998年夏,俄罗斯政府等于宣布“破产”。
在全社会范围,出现了经济危机与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复杂交织的局面。一年之内,两任总理切尔诺梅尔金和基里延科相继下台。
对于上世纪90年代初独立的俄罗斯来说,这场危机冲击之大,危害之深,都是空前的。它在俄罗斯人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也成为俄罗斯人不愿回忆和重演的一场噩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