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未雨绸缪力稳增长,将列支2000多亿卢布建立反危机储备基金
成长背后渐显“五忧”,内外复杂环境带来的风险不容小觑
在全球经济前景不甚明朗和各主要经济体增速普遍放缓的情况下,俄罗斯积极抑通胀、控赤字、稳增长,成功保持了本国经济的较快增速。但与此同时,俄经济结构性矛盾依旧,加之欧债危机持续发酵,国际能源市场波动等复杂外部因素,明年俄罗斯经济仍面临诸多挑战。
不久前,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尽管世界经济依然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但俄罗斯经济已经积累了稳定增长的巨大潜力。从宏观经济数据看,2012年俄罗斯经济的表现亮点颇多:一是国民经济实现连续3年增长。自2010年俄经济筑底回升以来,近3年俄经济年增速稳定保持在3%至4%之间。二是财政收支运行状况良好。今年前10月俄实现预算盈余7168.1亿卢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4%。俄经济发展部认为,今年俄外贸顺差将达到1910亿美元。三是能源出口稳定增长,成为今年俄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俄海关数据显示,今年前9月,俄出口石油1.777亿吨,同比增长11%,石油出口收入为1343亿美元,同比增长7.8%。四是通胀水平有所上升但仍温和可控。俄央行副行长乌柳卡耶夫在11月初对外表示,今年俄通胀率可能在6.5%至6.7%,仅略高于去年6.1%的近20年来最低通胀纪录。
今年8月22日,俄罗斯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第156名成员。应当看到,作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俄经济现代化进程离不开国际多边贸易体制,正如普京总统所说,不加入世贸组织就无法实现现代化改造俄罗斯经济。与此同时,入世为俄商品进入国际市场扫清了障碍,将提高俄经济对国际资源市场价格波动的抗风险能力,减小对资源产品出口的过度依赖,从而推动俄经济结构的调整。今后,俄罗斯将在世贸组织框架内开展对外经贸合作,理顺与贸易伙伴的关系,这必然提高双边和多边贸易合作水平。同时,也为多边贸易体制建设和全球经济治理注入新的活力。
复杂的外部形势给2012年俄罗斯经济带来了诸多挑战。自今年6月以来,俄政府出台了一揽子反危机措施以稳定经济增长。首先,修改预算法,重新规定对国家油气领域收入的支配。从2013年起,政府制定预算所依据的油价基准值将立足于今后5年的油价走势,并逐步将这一基准值的预期拉长至10年,联邦预算赤字最高不应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1%。如此一来,俄预算开支将更加严格,同时降低了对国际市场形势波动的依赖。第二,俄国家杜马通过了2012年预算修订案以应付潜在危机。修订案规定,俄政府可以使用储备基金中不多于2000亿卢布的资金支持俄金融市场、居民社会保障及其他社会政策措施,俄政府有权发行不高于1500亿卢布的联邦债券,以注入银行注册资本,加强银行资本化。第三,俄银行业已着手做好风险防范工作。第四,2013年俄联邦财政预算中将列支2000多亿卢布建立反危机储备基金,以便在经济形势恶化时用以扶持陷入困境的企业,这比2012年的反危机基金规模高出了一倍。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依然严峻,俄罗斯经济转型之路任重道远,内外因素的叠加效应对俄经济产生了不利影响。2012年,俄经济也呈现出隐忧:
一是增速稳中有降之忧。今年以来俄经济“高开低走”放缓态势逐渐显现,今年前3季度经济增速分别是4.9%、4%和2.9%。市场人士认为,受高基数效应和粮食歉收影响,第四季度俄经济不会出现大幅增长,2013年俄经济增速将惯性回落,经济停滞将持续至少半年。
二是能源出口依赖之忧。众所周知,俄政府一半以上预算来自石油收入,严重影响到俄经济转型以及经济安全。一旦2013年国际能源价格出现下滑,势必引发外资大量逃离俄资本市场。此外,随着俄能源行业产出增速降低,未来俄经济增长依赖能源产品出口的收益或将低于预期。
三是入世挑战之忧。俄明年将真正直面入世后市场开放的挑战,俄国内经济将在更大程度上经受国外产品和技术直接竞争的考验。
四是资本外流难遏之忧。尽管今年俄罗斯采取了诸多举措改善投资环境,努力吸引外来资本,但是资本外流的趋势仍难以遏制。俄经济发展部预估,2012年俄资本净流出将达700亿美元,为俄金融市场带来了潜在风险。
五是通胀之忧。受到今年俄粮食减产、小麦库存下降、铁路运费上调因素影响,2013年起俄小麦价格将全面上涨。今年前10月俄小麦价格上涨了96.5%。粮食价格的迅速上涨无疑将给2013年俄降低通胀的努力带来巨大挑战。
展望2013年,俄罗斯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大,内外复杂环境带来的风险不容小觑,在此背景下,保持俄经济的平稳发展将成为俄政府明年的首要施政目标。俄高等经济学院专家认为,现有条件下,减少财政支出且更有效刺激经济增长的方式应是改善投资环境,或者是通过赤字财政大规模投资于基础设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则建议俄罗斯在目前国际能源价格处于高位时充实国库,巩固银行系统,以增强对未来可能的金融动荡的抵抗力。无论是何种“药方”,俄经济要摆脱“外感风寒”的反复发作,只有坚定地推进本国经济结构性改革实现“强身健体”,才是标本兼治的长远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