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凤凰卫视5月12日综合报道,由于一家媒体的错误报道人民币下周将升值的消息,导致11日亚洲货币乃至全球股市的一系列波动。
人民日报的错误消息
据《全球经济报道》文章称,亚洲货币与全球股市昨日上涨,而美元与美国国债下跌。此前有报道说,中国政府准备宣布一项期待已久的举措,结束人民币与美元挂钩的汇率体制。
这条消息刊登在《人民日报》的英文网站上,但随后发现是对香港报纸四天前一篇文章的错误翻译。
中国人民银行的一位发言人否认将对已有10年历史的汇率挂钩体制作任何变动。《人民日报》的官员稍后承认,这则网上报道有一处翻译错误。
这篇报告是有关人民币可能升值的最近一次错误警报。由于中国出现大规模资本流入,同时美国、日本与欧洲都要求中国结束汇率挂钩体制,人民币正承受着升值压力。
市场反应既表明交易员的紧张情绪,也预示着人民币真正升值后可能出现的反应。
在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股价上涨的带领下,欧洲股市大幅走高。这两家银行业务重点在亚洲,能从人民币升值中获得货币兑换收益。美国国债期货下跌,因为市场担心,人民币升值将减少亚洲各国央行购买美元资产以削弱其货币的需要。
“市场出现了极端混乱,这表明市场目前是多么敏感,”荷兰银行(ABN Amro)外汇策略全球主管托尼•诺非尔德(Tony Norfield)说,“但就升值发生时市场将如何反应而言,这是一场有用的试探。”
大多数分析师仍然预测,中国将在数月、甚至数周内采取行动。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表示将转向更加灵活的汇率体制,但从未对变动时机作出任何评述。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在接受重要财经报纸《日本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中国在技术上已准备好转向更灵活的汇率体制。但吴女士说,外国不停要求中国改变汇率体制,可能起到反作用,使中国推迟做出决定。
《彭博》错报称人民币升值下周升值引发波动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亚洲区汇市11日因《彭博通讯社》引述《人民日报》一篇旧报道指内地下周会将人民币扩阔上下波幅,引发波动。虽然人行及人民日报相继否认,但一个月人民币不交收合约折让价及日圆汇价仍一度抽升。
市场11日刚消化人行副行长吴晓灵解说,指内地不会在美国施压下将人民币升值;另一边,《彭博通讯社》却言之凿凿发出消息指《人民日报》爆出,人行代表在与美国财金官员会面后决定让人民币升值,升值的幅度达6.3%,详情将于下周公布。
消息马上引发市场波动,但十数分钟后,《彭博》的“独家”消息却给“同行”路透社作了全面澄清,路透社指《彭博》引述《人民日报》的报道,为一篇5月7日刊出的旧分析性文章,并向人行及人民日报查询,双方均否认有关报道。
有关消息虽被多方澄清否认,但市场对此仍有非常大的反应。一个月人民币不交收合约折让价由消息传出前约折让700点子,一度扩阔至折让1000点子,收市时折让收窄至950点子。亚洲区内货币于消息传出后显著抽升,日圆因消息一度升约0.6%。1美元兑日圆由105.72的水平一度抽升至 105.03的水平,但消息澄清后,日圆回落至105.8。新加坡元于消息传出后亦一度升至两周以来新高。
中国基本具备汇率改革条件 但不会被动升值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在接受该报访问时表示,中国已基本具备推出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条件,但不会迫于外界压力被动升值。人民币汇率的调整时机,主要在经济运行的内部和外部的均衡基础上决策的。同时今年中国汇率政策的焦点已开始转向国际收支的均衡调节。
报道称,随着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全面推进,巴曙松认为,中国推出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在近年来,中国为扩大汇率浮动幅度已经进行了全面的充分准备,这主要包括全面的国有银行的重组极大提高了银行体系的风险抵御能力,外汇市场的发展为汇率的浮动提供了市场基础,利率体系的市场化为汇率的市场化提供了前提条件。
针对国际上日益向人民币汇率施压的现状,报道援引巴曙松的话认为,中国不会迫于外界压力而对人民币升值。目前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最强烈。但从全局考察,人民币升值并不一定会形成对其有利的格局。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经济,更多考虑的是通过汇率的主动调整和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来促进中国经济的内部与外部均衡,控制外汇汇率风险。
巴曙松指出,2005年中国汇率政策的焦点开始转向国际收支的均衡调节。这意味着,在人民币的汇率政策和外汇管理方面不仅仅强调汇率水平,更加强调影响汇率决定的上游因素——国际收支,包括进出口活动、资本流动、非贸易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