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悉尼研究机构罗伊机构(Lowy Institute)日前公布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69%的澳大利亚人对中国“感觉良好”,而对其强硬的盟友美国持好感的人只有58%。韩国、泰国以及美国在亚洲的正式盟友菲律宾和日本近几个月进行的民意调查,也都显示出类似的感觉转变。泰国和韩国的公众对中国的看法“非常友好”,而对美国的尊敬却越来越少了。国际先驱论坛报5月14日的文章指出,随着中国在政治、经济、多边关系和军事方面影响的增长,北京对其亚洲邻国已显示出十足的魅力。
国际先驱论坛报当天发表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艾略特国际研究学院中国研究负责人、着名中国问题专家沈大伟(David Shambaugh)的文章,对正在崛起的中国“软力量”以及它对亚洲周边国家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评论。
在亚洲多国民调表现出中国的形象正在上升而美国的形象逐渐下降时,也许美国人会问:亚洲到底发生了什么?沈大伟指出,从政府层面看,美国五个亚洲盟友官方都表示,将忠诚于自1975年以来所形成的盟友架构。但这些亚洲国家的民调却反映出,在舆论方面已出现了中国比美国更受欢迎的令人关注的转变,只有日本和台湾除外。
沈大伟认为,在这些已发生转变的公众感觉之下有三种现象。一是韩国发现自己的观点同北京要比同华盛顿更为接近,尤其是在处理朝鲜的核危机问题上。二是许多东南亚国家对美国近期把焦点放在该地区的反恐上而产生挫折感。三是更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中国在整个亚洲成功展开了“魅力攻势”。
中国不断增长的经济力量和这些感觉的转变,已促使这些中国的外围国家重新调整他们与北京的关系。在中国的影响与日俱增后,许多国家将把北京视为亚洲地区的领导国,或至少重视北京的利益,关心北京的决策制定。
文章说,北京新的主机出击的姿态,实际上已反映出它的所有政策,从政治、双边关系,到经济和军事。在政治上,同其邻国的双边关系从未象现在这样好过,许多以前的对抗关系现在已变成了繁荣的双边关系,如同俄罗斯、印度、越南、韩国、印尼的关系。
在多边关系上,中国同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和中亚国家的上海合作组织(SCO)的结合,展示出北京提高其地区身份的一个关键要素--一种逐渐增加的对“软力量”的欣赏。中国的媒体、音乐、食品和流行文化正在广为传播,而中国的游客正大批出现在这一地区,这些现象都是前所未有的。
沈大伟的文章指出,北京逐渐增长的“软力量”外交还表现在,中国正试图培养该地区的未来知识分子、技术专家和政治精英上,中国敞开高等院校的大门,已吸收大批来自亚洲的留学生。在去年7.8万名外国学生中,80%的留学生来自亚洲国家。
中国与亚洲国家不断加强结合,最主要的可能就是表现在经济领域。中国官方发表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同亚洲国家的贸易在2003年已达到4950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36.5%。在2004年头8个月,中国的进出口总额仍在疯狂增长,对13个邻国的出口平均增长了42%,而进口平均增长了66%。
在安全范围问题上,中国在实现军事现代化的步伐和规模上仍保持着相当大的渴望,这同北京拒绝放弃用武力解放台湾有关。不过,近年来北京已对那些地区性的担忧变得越来越敏感,并开始努力去缓和这些关系。
文章指出,中国已开始运用与周边国家建立信任的四点措施,来消除他们的担忧。首先是同几个邻国举行双边安全对话,如同澳大利亚、印度、日本、蒙古和韩国的对话。二是举行联合军事演习,其中包括海上军事演习。三是积极参与东盟地区论坛,北京将此视为建立地区合作安全体系的一个潜在催化剂。四是增加军事透明度,如相继发表的几份国防白皮书,邀请邻国观察其军事演习等。
不过,沈大伟认为,尽管中国在亚洲地区的重要性正在上升,但现在就断定亚洲地区体系将会被北京控制和支配,还为时尚早。中国同美国、日本、东盟及日益壮大的印度一起分享着亚洲舞台。
沈大伟的文章最后指出,尽管美国的影响正在下降,但它仍在亚洲扮演一个最重要的角色。只是,亚洲国家对中国和美国的公众感觉的转变,却表明了这股潮流,或许也是一些事情即将发生的先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