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俄罗斯电视台的采访
问:部长先生,请您简要介绍一下“中国周”的基本情况,包括你们要向圣彼得堡人民介绍哪些项目,其中有一些什么样的文化项目?
赵启正(以下简称赵):我们知道,圣彼得堡人很懂文化艺术,所以我们在选取项目时就格外注意。
我们的想法是,一定要把最优秀的节目带给圣彼得堡人民。这次我们带来的表演项目有: 第一,中国民乐演出。这次来的是中国最优秀的民乐团,他们将用中国的民族乐器演奏传统中国民乐,也包括俄罗斯名曲。
第二,广东杂技团演出。该团是中国最优秀的杂技团之一,他们曾多次在国外演出,获得过许多国际大奖。他们的演出还吸收了一些芭蕾舞技巧,相信圣彼得堡观众一定会在欣赏他们的演出时体会到这一结合的精妙之处。记得1956年我上中学时,曾在中国观看过俄罗斯的马戏团演出,那是很精彩的,而中国的杂技也很有特点。
第三,大型历史及民族服饰展示表演。这一表演将向圣彼得堡人民展示2000多年来中国历朝历代的服饰,以及中国56个民族的传统服装。
此外,我们还带来一个展览,主题是经联合国认定的在中国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
这些景观不能运到圣彼得堡来,只能以图片的形式展出。但我希望,通过这些图片展示,能激起圣彼得堡观众到中国去亲身领略这些自然风光的愿望,同时我对有此愿望的圣彼得堡人表示我们真诚的欢迎。
问:这次圣彼得堡市庆祝建城300周年,世界各国许多城市向圣彼得堡市赠送了不同的礼品,其中既有实物,也有精神文化方面的。请问部长先生,中国的礼物有哪些?
赵:我刚才介绍的所有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圣彼得堡举办的“中国周”项目,都是我们赠给圣彼得堡城的精神文化方面的礼物。
作为姐妹城市,上海市将在这里建一个中国花园。顺便说一句,我以前担任上海市副市长时,就曾负责推动与圣彼得堡的友好城市的工作。中国驻圣彼得堡总领馆向圣彼得堡市赠送了一对瓷瓶,它们代表了中国的制瓷工艺水准。我们这次来,还给圣彼得堡市政府带来了一件礼品——一件精美的京剧人物造型工艺品。人物的原型叫包拯,人们都称他为包公,是历史上一位有名的清官,历代历朝的贪官都怕他。(第二天,当地电视台和报纸对此事作了广泛报道,报纸的标题是:《中国的礼品——一位永不被收买的清官》——编者注)此外,我还将就中俄文化交流和媒体交流发表两次演讲。
问:部长先生,您以前是否访问过圣彼得堡?您对这座城市有何印象?
赵:我以前没有来过。我早就想来,但一直未能如愿。这几天,我看了一些地方,感到圣彼得堡这座历史名城不仅属于俄罗斯,而且也属于世界。这次来,使我感到应该复习一下多年前学过的俄语了。
俄《消息报》的采访
问:作为部长,您是如何看待中俄文化交流的?
赵:我认为,我们双方都应该多派高水平的艺术团组互访。我在上海和北京都看过俄罗斯的艺术团组的表演。不过从近几年交流的情况看,俄罗斯到中国的艺术团组多,中国来的少。这种不平衡应该逐步改变。中国应多派艺术团组过来,希望圣彼得堡市可以提供帮助。
在电影方面,中国人对俄罗斯电影的印象是主题严肃,接近生活,充满幽默,艺术水准高。中国人对列宁格勒电影制片厂过去的作品就很熟悉。近几年少了,还是应该多交流。中国有很好的电影译制厂,我们可以高水准地译制俄罗斯电影。当然,你们也应引入更多的中国电影。
俄罗斯的音乐非常优秀,柴可夫斯基、肖斯塔科维奇和鲍罗丁的作品都很受中国人民的喜爱。但是在中国市场上出售的这些俄罗斯音乐作品的CD,大多是由柏林或费城的交响乐队演奏的。应该把正宗的俄罗斯乐团演奏的作品介绍到中国去。
中俄两国的交流,除了文化领域外,政府间高层交流和互访是不可或缺的。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前不久访问了圣彼得堡。俄罗斯总理卡西亚诺夫不久也将访问中国。这对于双边关系的发展都是十分重要的。我们期待着卡西亚诺夫总理访问的成功。
问:中国方面有没有在圣彼得堡建立一个中国中心或上海中心的计划?
赵:我知道有一个上海公司致力于此事,已经历了十几年,进展还可以快一些。但这只是一个较小的设计,并不是“中国城”那样的大计划。
问:我想问部长先生一个与“中国周”无关的问题。我想知道中国的人口政策现在有无变化?
赵:我们的人口政策叫做计划生育,也就是Family Planning,这一政策就是鼓励只生一个孩子。这样做是因为我们有13亿人口,我们的耕地只占世界的7%,但人口占21%以上,这就给我们造成了极大的压力。计划生育政策就是教育公民自觉少生,这在大多数年轻人中没有问题。同时我们的计划生育政策也不是一律的,如对少数民族,我们就有更宽松的政策。
问:请问这一政策仍然存在吗?
赵:是的,这已成为中国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在大城市,受过教育的年轻人都不愿多生。请问你们这里是否也是如此?(记者答:是的。)
点评:
称赞对方(俄罗斯的电影和音乐)是一种自信的表现,这种自信的背后是“一定要把最优秀的节目带给圣彼得堡人民”这一更大的自信。而这一切来源于一个决心:“俄罗斯到中国的艺术团组多,中国来的少。这种不平衡应该改变。”作为中国外宣事业的主管,启正的这种信念令国人感到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