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在中国“俄罗斯年”拉开帷幕之际,记者在莫斯科再次感受到了俄罗斯人对中国的浓厚兴趣和巨大热情。记者接触到的俄罗斯学者也指出,“俄罗斯年”将成为两国关系的润滑剂,把俄中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的合作推向一个全新的高度。
参与者的期盼
伊琳娜是一个20多岁的俄罗斯女孩,在俄中经贸合作中心任公关助理。一接到记者的电话,她马上就问道:“想谈谈中国‘俄罗斯年’是吗?”这也难怪,因为伊琳娜很快就要随俄罗斯代表团到中国访问。
伊琳娜去年就开始和同事们参与“俄罗斯年”的筹备活动。3月初,俄罗斯国立社会大学举办了“现代中国风”展览,伊琳娜也曾想办法做推广。工作繁重,但她乐在其中。“我非常期待这次中国之行。我喜欢中国,希望为俄罗斯和中国之间的合作做点事情。”
伊琳娜曾在中国留学,汉语说得很流利,但她自认对中国的了解还有待“修炼”。与中国“结缘”后,伊琳娜逐渐喜欢上这个东方古国,而且选择了促进两国经贸交往的职业。她说她很愿意看到俄中两国亲密无间,两国人民友好相处。不过遗憾的是,她所认识的很多中国朋友对俄罗斯的了解还停留在原苏联的印象中,俄罗斯人对中国的认识也比较模糊,甚至还有不少人带有偏见。
所以,对于中国“俄罗斯年”的到来,伊琳娜抱着极大的期待。“我希望国家年活动越丰富越好,”她说,“这个活动一定会让我们更加了解对方。”
分社迎来不速之客
3月中旬的一个大雪天,分社迎来了一位不速之客,着实让记者既吃惊又感动。这是一位名叫亚历山大·豪斯托夫的中学教师,他从网上查到分社地址,因为打不通电话,坐了近3个小时的汽车来到莫斯科,照地图一路找了过来。
原来,得知今年中国将举办“俄罗斯年”活动,豪斯托夫任教的图拉第30中学希望能够为这一“历史性事件”献上一份礼物——举办俄罗斯微雕作品展。豪斯托夫给记者看的光盘图文并茂地展示了图拉州手工艺人的微雕和本校学生的蜡泥作品,其中不少还是国际大赛的获奖作品。
“我们想通过举办这个展览,向在俄罗斯的中国朋友介绍我国的民间创作,也借此表达我们的友好之情,”他说,“我们希望能够为增进两国文化交流做点事情。”豪斯托夫特地展示了一颗微雕米粒的放大图,上面刻的竟是一首中文诗歌!此外,有几个普希金诗歌微雕作品还使用了中国墨汁。豪斯托夫说,他们还准备将中国诗歌名作译成俄文,让手工艺人制作成微雕展出。
豪斯托夫说,活动结束后,中学还计划组织相关人员前往中国参观。他建议,如果中方能提供一些中国特色的工艺品,双方可以合办一次展览,场地和费用都由俄方承担。
俄学者:“俄罗斯年”是润滑剂
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东方学教研室主任沃斯克列先斯基说,虽然俄中两国近年来合作越来越密切,但两国关系并非完全是“晴空万里”。两国之间的了解有待进一步增强。他说,“俄罗斯年”将成为两国关系的润滑剂,把俄中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的合作推向一个全新的高度。
沃斯克列先斯基说,俄中互办“国家年”活动,使得俄中双方高层互访、官方合作和民间交流得以同时进行,为增进两国全面了解对方提供了契机。这在两国最近的交往史上是难得一见的盛况。
他说,目前,俄罗斯与中国都面临着新型的国际和地区关系环境,两国应该成为友好伙伴,相互取长补短,以提高彼此的综合国力。俄中两国保持合作,能进一步增强双方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