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身处现在的北京,随时可以感受到各民族文化的浸淫,但没有一种文化能像苏联文化的影响一样,来得厚重而深远。她从绘画、音乐、建筑、戏剧等诸多方面深深影响了整个中国,时间绵延了三代人。
此次,我们采访了几代中国人,从30岁到70岁,在他们的讲述中,我们力图为您呈现的是那种久久不能湮灭的印记……画面的感动从未远去
苏联美术对中国现代美术的影响始于上世纪30年代,鲁迅在推广和介绍俄罗斯美术方面曾做了大量的工作。苏联美术对中国最直接的影响是三个人和一个体系——盖拉西莫夫、扎莫施金、马克西莫夫,以及契斯恰可夫素描体系。从历史的角度看,受到苏联美术影响的这一代中国画家中,有许多人成了20世纪末期中国油画界的大师,这些对中国现代美术发展来说,意义十分重大。
新中国建立后,我们全面学习、引进苏联的文艺思想和美术体系,办法是走出去,请进来。上世纪50年代初,国家委派第一批留学生去莫斯科和列宁格勒学习油画,多年后,罗工柳、李天祥、林岗等数十人学成归来。1955年,苏联美术家协会安排马克西莫夫到北京,在中央美院举办著名的“油画进修班”,为期两年左右。参加进修班的是当时国内美术学院油画专业选拔的高材生和青年教师,包括侯一民、詹建俊、靳尚谊等等。这批训练班学生和留苏归来的画家一起,成为日后中国美术界和北京、杭州、南京、广州各大美术学院教学体系的骨干,广泛而深远地传播了苏联油画作风。
俄罗斯比中国引进油画的历史早得多,19世纪达到高峰,但毕竟不如意大利、法国、荷兰这些欧洲国家正宗。由于民族性,俄罗斯与苏联的油画比较厚重、呆板,不如欧洲油画那么精致优雅。俄罗斯素描体系的特色是繁琐,油画创作的传统则注重人道主义,喜欢画悲剧性的、史诗式的大场面。但这一切,像我那一代的学生也只是从画册与本土中国画家那里间接学习,我至今没去过俄罗斯瞻仰那些经典作品。我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才第一次见到俄罗斯和苏联油画原作。事情就是这样,俄国人从欧洲国家学习油画,逐渐形成俄罗斯风格,又传递到苏联一代,中国人又把苏联人请来,再传下去,传开来,所谓苏联的油画风格逐渐演变成中国本土油画作风。
中国40岁到70岁这批油画家,苏联的影响是压倒性的,因为50年代后国家切断了所有其他国家的影响。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中国全国美展的油画清一色是受苏联油画影响。我在1978年第一次看到法国来华的乡村画展,得到启发,创作了大家认可的《西藏组画》,在当时普遍苏联绘画影响中,算是新鲜的尝试。
俄罗斯对欧洲国家做出相当重要的贡献,只因为冷战的关系,长期被西方冷落抑制,这种情况在后冷战时期有所改变,欧美近年越来越认识到俄罗斯绘画的成就,巴黎、柏林、纽约都举办了俄罗斯油画的回顾性展览。19世纪俄罗斯巡回画派的创作以及部分苏联时期油画,非常了不起。更重要是,十月革命前后的俄罗斯前卫艺术与法国现代艺术运动,在上世纪初是遥相呼应的,只是辉煌而短暂。斯大林执政后,前卫艺术被遏制,其中的精英流亡到欧美去了,如康定斯基和夏加尔,结果成为西方现代艺术的大师。前卫艺术在音乐、文学等等方面,遭遇同样的命运。19世纪俄罗斯在欧洲最有影响的是文学和音乐,美术的影响相对比较弱,除了前卫艺术。
1985年左右,中国人开始比较有规模地了解什么是前卫艺术,但不是从苏联那里,而是从欧美国家。此后,美术界向苏联顶礼膜拜的姿态好像在一夜之间就消失了,新一代画家起来。但从“老大哥”那里学来的写实油画和素描那一套,影响至今还在,只是成为一种变了质的系统。总之,建国以来,我们前30年效仿苏联,近20多年学习美国,美术如此,国家也是如此。所以正如我一再引述的约翰·伯格的话:所有过去的艺术,都是政治问题。
不论怎么说,苏联美术的影响在中国根深蒂固。哪怕是在上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交恶之后,这种影响也没有消失,因为苏联美术影响早已本土化,成为我们体制的一部分。譬如迄今为止我们全国美术高考的素描方式,还在用苏联遗留的标准,没有丝毫改变。
苏联对中国的影响远远不止绘画。我们这代人从小就读俄罗斯文学,我现在还读。普希金和托尔斯泰的所有作品我都读过,《战争与和平》、《复活》,我都读了三四遍。高尔基说“文学就是人学”,俄罗斯艺术深沉朴厚,悲天悯人,有点笨拙,但十分伟大。我在美国呆了这么久,可是在绘画上崇拜意大利、法国传统,怀念俄罗斯影响,尤其是文学的品位和精神,这种影响对我来说是终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