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俄罗斯《新消息报》称,近日俄联邦安全总局堪察加分局和海关部门一道制止了一起向中国出售报废潜艇的交易,理由是潜艇上面载有不应输出境外的机械设备。人们不禁感到奇怪,这种型号的潜艇已经出口到了中国,现在却又拿一个报废的旧潜艇大作文章,究竟是为什么?
废潜艇真的很先进吗
《新消息报》在题为《带有国家机密的俄罗斯潜艇差点流入中国》的文章中称,被扣留的潜艇为877型“华沙女人”常规潜艇。(北约把它叫做“基洛”级潜艇。)上世纪90年代初,该潜艇从太平洋舰队堪察加区舰队退役后,被移交给一家合法经营废旧武器的国营公司。该公司在办理申报手续时,没有申报潜艇设备中的6架鱼雷发射管,俄安全部门就扣留了潜艇。
了解俄罗斯海军装备的人都知道,877型潜艇并不是什么新装备。该型潜艇于1976年由列宁格勒(现圣彼得堡)“红宝石”设计局设计,1980年首艇B-248号建成下水。潜艇长73米,宽9.5米,吃水6米,水上排水量2500吨,水下排水量3000吨,水上航速11节,水下航速17节,潜深300米,水下续航能力400海里/3节。艇上装备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18枚53型鱼雷或24枚水雷。由于潜艇外壳安装有消声瓦和反声呐橡胶涂层,该型潜艇具有极佳的静音效果,被称为世界上最安静的常规潜艇,西方情报专家甚至称其为“深海黑洞”。
从1980年至2000年间,列宁格勒、共青城和下诺夫哥罗德等造船厂先后建造了44艘877型潜艇,25艘装备俄海军四大舰队,19艘出口到国外,其中中国买了4艘。据俄媒体报道,中方还准备花16亿美元从俄罗斯再购买8艘877改进型潜艇。
俄报废的877型潜艇被扣后,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太平洋舰队军官对记者说:“每艘潜艇及其部件———从涂层到螺丝钉———的制造工艺都属于国家机密。正是得益于线形设计、涂层成分、螺丝钉形状和制造工艺,‘华沙女人’才成为低噪音潜艇。许多国家不惜重金想要搞到这些秘密。”
人们不禁要问:既然俄罗斯已将877型及改进型潜艇出口到中国,难道中国还需要从报废的877型潜艇上获取俄罗斯潜艇的消音技术吗?
俄经常卖废舰艇
其实,俄罗斯向外国出售废舰艇并不新鲜。
上世纪90年代初,苏联海军共拥有59艘战略核潜艇,163艘攻击潜艇(其中包括88艘核潜艇),151艘大型水面船只,包括5艘航空母舰、17艘巡洋舰和87艘驱逐舰。苏联解体后,由于俄海军维修经费严重不足,许多作战舰艇纷纷提前退出现役。
由于向外国出售报废舰艇有利可图,俄罗斯一些将领因此大发横财。据俄海军原参谋长赫梅利诺夫在法庭上交待,1995年至1996年他任太平洋舰队司令期间,曾将64艘报废舰艇卖给韩国和印度。有报道说,1994年退役的大型反潜舰“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除防空导弹发射架老化外,整体作战性能都很好,根本不符合退役条件,但赫梅利诺夫硬是将这艘舰卖给了印度。1995年,在赫梅利诺夫授意下,太平洋舰队以1300万美元的价格将两艘航空母舰当作废铁卖给了韩国大宇集团,而这两艘航母只服役了14年和10年。此外,2004年,俄罗斯海军还将北方舰队的“戈尔什科夫海军元帅”号航空母舰卖给了印度。
近年来,俄海军潜艇正处于退役高峰期。据报道,2001-2002年间俄海军装备的25艘877型潜艇已有5艘退出现役,另有4艘转入后备役,等待报废。目前,俄各舰队还有16艘877型潜艇,但一些潜艇的状况已不尽如人意,很难出港执行任务。据俄国防部预测,到2010年底,俄海军可能只保留10艘该型潜艇。那些报废的潜艇绝大部分被当成废铁卖到了国外,美国、印度、朝鲜、日本,甚至西方的个人都曾是俄罗斯旧潜艇的买主。
俄怕敏感设备没拆净
俄罗斯近些年明显加强了报废武器的看管,俄国家安全部门、军队的反间谍部门经常借口“国家机密”阻止废武器的出口。
专家分析认为,这与俄罗斯出口武器时“留了一手”有关。
长期以来,俄罗斯用于出口的武器装备在技战术性能上同本国同类产品一直有着很大不同。俄专家认为,一旦出口的武器装备落入敌手,“他们所能看到的只是一个外壳,好像一个空钱匣,在没有装钱时是毫无价值的”。俄罗斯在出口武器之前,都要进行改装,一些敏感的设备就被拆除,以保持俄的技术领先优势。
但是,俄安全部门发现,一些废武器出口时,敏感设备并没拆干净,有可能使俄特意“留下的那一手”泄露。据俄《新消息报》透露,1995年俄海军在出售报废的两艘航空母舰时,太平洋舰队有关部门并没有按规定拆除航母上的武器装备。当太平洋舰队反间谍部门发现上述问题时,已经晚了,这两艘航母已被拖到了韩国的港口。就这样,一些秘密武器装备泄露了。
关于这次的废潜艇,俄专家承认,上面的6个鱼雷发射管本身并不是秘密,但与“旋转架”(发送鱼雷的装置)一同出售,就严重违反了国家的有关规定,因为国外专家可以通过“旋转架”测算出潜艇发射鱼雷的速度。
不时制造“冤假错案”
另外,近年来,俄远东地区安全部门对中俄经贸活动的防范力度不断加大,这与一些政客对中国怀有戒心有关。俄安全部门还不时制造“冤假错案”。
2001年2月,一名叫李勇(音)的中国商人和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某公司签订了一桩拆卸俄报废潜艇的合同。3月1日,正当李勇准备从哈巴罗夫斯克(伯力)机场登机回国时,被俄海关人员扣留了。俄海关称在他的行李中发现了几张“机密”的潜艇草图复印件。后来,俄有关部门经鉴定发现,堪察加合作伙伴给李勇的那几张材料根本不是什么“机密”,在俄公开出版的《船舶建造》杂志上就能找到。李勇是“间谍”的说法就成了笑话。值得注意的是,此次877型报废潜艇事件又发生在堪察加半岛,这不能不让人产生联想。
有专家认为,近年来,由于无人管理,俄太平洋舰队一些舰艇退出现役后已沉入海中。从经济角度看,出售这些报废舰艇既可改善官兵的生活,又有利于防止环境污染。同时,中国废旧金属需求量极大,为满足市场需要,一些中国公司专门做从俄罗斯进口废旧钢铁的生意。这是一种对双方都有利的贸易行为。连俄海关都承认,中国公司正是以废弃金属的名义购买这艘报废潜艇的。因此,就算俄方公司不小心违反了俄罗斯的国内法律,那也是俄方的事,与中方公司没有任何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