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体  Russian
推荐给朋友 |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首页   

协会介绍   

俄罗斯油画   

商务项目   

留学咨询   

俄罗斯风情   

中俄贸易   

日常服务   

网站导航   
热门排行
最新排行
推荐排行
新闻标题: 俄罗斯专家考察松花江污染
发布时间: 2005年12月9日 閲读次数:4562 新闻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俄专家考察松花江污染
11月30日,依兰县环保局的工作人员从松花江中提取水样。
  “我们来这里了解并确认关于这次松花江水污染将造成的生态影响,学习中国同行在处理紧急情况下的经验。”——俄罗斯环保考察团团长巴尔秋克
   12月7日上午,黑龙江省环境保护局通报,松花江污染带前锋逼近松花江下游最后一个百万人口城市——佳木斯。俄罗斯环保考察团向本报指出,等到污染团离开佳木斯后,考察团全体成员也将回国,届时将由另一位俄方专家来华,继续与中方共同参与水质监测,直至污染团经过中方的最后一座城市——抚远。
  从11月28日开始,本报记者全程追踪了俄罗斯环保考察团在华考察的过程,并专访了该团团长、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区环境保护局局长巴尔秋克。
  会谈气氛友好、互信
  “11·13”中石油吉化公司双苯厂爆炸引起的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不仅牵动了中国人的心,更时时刻刻绷紧了俄罗斯的神经。由于缺乏及时准确的信息沟通渠道,俄罗斯方面在忧虑中曾出现了种种主观性的推测,甚至有俄方专家曾预测,11月26日左右带有“强致癌毒素”的污染水团将抵达哈巴罗夫斯克。
  为了尽快释疑,11月22日起,中国外交部便着手建立中俄两国热线联系,及时向俄罗斯通报污染情况。俄罗斯方面也决定派专家亲自来中国看看。
  俄方考察团到达的当晚,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张力军抵达了哈尔滨并立即会见了该考察团。会谈中,俄方提出了目前急需快速检测苯类污染物的设备的要求。
  巴尔秋克对张力军说,在哈巴洛夫斯克如果要检测像硝基苯一样的污染物,以他们现有的仪器需要一天的时间,而他们在黑龙江省水质监测中心看到的,中方的仪器只需要10到20分钟。“一台快速检测仪器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他同时表示,俄方也愿意接待前来协助的中国专家。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李力军当即允诺,“将尽一切可能满足俄方的要求”。
  这次会谈不到一个小时,但它的意义,正如会后国家环保总局的一位官员对记者说的那样,为这次俄罗斯考察团哈尔滨之行“奠定了一个友好、互信、坦诚的基础”。
  11月29日,国家环保总局正式宣布,向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区赠送一台可快速检测苯类污染物的设备。当天下午的中俄专家会谈中,双方就确定了将向俄方提供的检测设备的具体名称和型号。
  “这是我们这次考察的第一个重要的收获”,巴尔秋克在12月1日接受本报专访时提到,“对此我们表示非常感谢”。之后,中国政府援助俄罗斯的6台液体“气相色谱仪”和150吨活性炭也相继于2日和3日运抵哈巴罗夫斯克,以帮助当地在短时间内迅速获得水样检测结果。
  达成共同监测水质意向
  考察团的收获除了设备之外,巴尔秋克说,“还与中方达成了继续沿江下游的共同监测水质的合作意向。”
  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专家西蒙对记者说,为了确定污染团对俄罗斯的影响,必须制定中俄共同观测污染团的路线:俄中双方分别在污染团的左、右岸进行同步监测。“只有根据双方的检测和研究数据,我们才可以确信,什么时候污染团汇入阿穆尔河(黑龙江),什么时候到达某个具体的取水口。”而目前,中俄双方已经讨论了有关联合水质监测中,涉及到跨边界交换试验样品和实验数据等事宜。
  巴尔秋克说,实际上,中俄双方对黑龙江的联合水质监测合作已经进行了4年。2004年秋天,黑龙江省和哈巴洛夫斯克边区在俄方举行了一次关于环境保护及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联合工作会议,会议使双方达成了许多共识,比如,将在2005年年底前,共同研究制定2006年到2009年的《黑龙江、乌苏里江水环境联合监测合作计划》。“明年,我们将与黑龙江省进一步扩大这方面的合作。”
  中方专家抵俄帮助调试设备
  12月2日包括巴尔秋克在内的5名考察团成员离开哈尔滨回国,另外两位俄化学和水利专家则奔赴佳木斯。
  12月6日,记者在污染团迫近的佳木斯,见到了正在与中方专家共同监测水质的这两位专家。其中之一巴哈罗夫斯克市供排水检测实验室副主任伊申卡对记者说,在这里的主要工作是“继续追踪污染水团,观看中方采取哪些方法测定污染团的各种数据”。
  当记者问及中方检测设备的使用情况时,伊申卡说,“我们遇到了一些障碍,中方的翻译人员不太理解中方专家的专业术语,而我们又不懂中文,不过,通过仪器上的英文和化学符号,我们大致也能看懂。”伊申卡指出,运抵哈巴洛夫斯克的仪器已经由相关中方调试人员与俄方进行了有效的沟通。
  俄罗斯考察团也向中国提出了针对这次污染事件的建议。“在这次事件上的处理,我们没有先前可以借鉴的经验。”巴尔秋克对记者说,通过这次事件,应该进一步完善双方对应紧急突发事件的合作,在“政府间形成固定的合作模式”。政府间应该研究在紧急情况下的相互通报制度。
  巴尔秋克指出,这次考察对中俄两国都是非常有益的。对于俄罗斯,首先了解到了中国采取的应对措施和总结的经验。再次,中方表现出了友善的心意、积极帮助的态度,而这对于中国来说,无疑也是有益的,因为这将帮助中国建立更好的公共联系的纽带。
[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 [推荐给朋友] [打印] [关闭]  [论坛讨论]
当前评分:0
Bad  1 2 3 4 5  Good
..........................................................................................................................................................................................................................................................
协会介绍 | 俄罗斯油画 | 商务项目 | 留学咨询 | 俄罗斯风情 | 贸易信息 | 日常服务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COPYRIGHT(C) 2004 俄罗斯圣彼得堡华人协会 版权所有
俄罗斯圣彼得堡市塔林街7栋A座6H 102622
电话:+86 13439175060 ,+86 1057782670,+7 9161052484 电话/传真:+86(10)57782670
电子邮件: trade@china-russia.org , caspw@139.com

京ICP备05021730 , 京公网安备 11011500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