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体  Russian
推荐给朋友 |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首页   

协会介绍   

俄罗斯油画   

商务项目   

留学咨询   

俄罗斯风情   

中俄贸易   

日常服务   

网站导航   
热门排行
最新排行
推荐排行
新闻标题: 中东欧国家近一年来政治经济走向
发布时间: 2006年9月25日 閲读次数:3479 新闻作者:马细谱 新闻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
  近一两年来,中东欧国家在向市场经济过渡中的政治、经济发展情况,同该地区前几年总的格局相一致,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也就是说,中欧的政治、经济形势继续好于东南欧,波捷匈在参加北约后,正在与欧盟谈判入盟。东南欧政局仍欠稳定,经济发展亦不容乐观,它们加入北约和欧盟还要耐心等待。
一 波兰的左派已成为社会的主流。继2000年10月左派推举的克瓦希涅夫斯基连任总统以来,左翼政党——民主左派联盟(简称民左联)又在2001年9月23日举行的剧变以来的第四次议会大选中获胜,组成了以该党主席米莱尔为总理的联合政府。民左联由前共产党人组建,从波兰社会民主党演变而来,被右翼称为“后共产党人”。它与原团结工会分化出来的劳动联盟结成为左派联合体,获得41%的选票。民左联没有超过半数选票不能单独组阁,遂跟得票近9%的波农民党结盟成立联合政府。原来的团结工会选举运动执政4年后已分崩离析,它与2000年上半年退出联合政府的自由联盟均被挤出议会。这样,在波兰出现了总统、总理和议长都为清一色左派人士的“红三角”,力量对比发生了有利于左派的转变,左派政党又一次在波兰重新崛起。

  捷克左右两大势力抗衡的总格局尚未发生根本性变化。1998年捷左翼社会民主党(简称社民党)在提前举行的议会众议院大选中获胜,它与最大的反对党右翼公民党订立了共同分享权力和利益的《反对党协议》后,单独组阁,打破了剧变后一直由右翼执掌政权的局面。同时,捷克和摩拉维亚共产党也是7个进入议会的政党之一,是议会的第三大党。拥有14万成员的捷摩共其党员人数一直居全国各政党之首,民众支持率也较高,在政坛上是一个潜在的竞争对手。

  2000年11月,捷议会参议院1/3议员换届选举时,右翼的“四党联盟”(自由联盟、人民党、公民民主联盟和民主联盟)获胜,并占有该院81个席位中的39席,基本控制了参议院。因而,形成了目前的社民党执掌政府,公民党控制众议院,“四党联盟”把持参议院这样一种三足鼎立,相互掣肘的局面。现在,各党都在为2002年的议会大选做准备。从当前各主要政党的情况看,捷任何一个政党或联盟均无取得议会多数的可能。今后捷克政局的发展,仍取决于左翼社民党和右翼公民党的走向和结盟策略。

  匈牙利的政治格局已初步定型,政局稳定。2002年匈将举行国会大选,基本上仍将由在野的左翼社会党和代表中右势力的现在执政的青民盟之间较量。青民盟和小农党从1998年上台联合执政以来,对内对外政策没有发生太大的偏差,又赶上经济状态开始明显好转这个时机,所以,青民盟处于较为有利的竞争地位。另外,当前执政的青民盟和小农党都带有鲜明的民族主义色彩。它们于2001年6月让国会通过了一项关于支持改善生活在邻国的匈牙利族地位的法律,宣扬“大匈牙利”思想,笼络人心,以此作为争取下届大选获胜和连续执政的一张王牌。
二 跟中欧国家相比,地处东南欧的巴尔干国家,特别是前南斯拉夫地区,局势的发展仍不大稳定,前景不容乐观。马其顿危机爆发几乎酿成内战,没有给前南问题画上句号;南联盟前总统米洛舍维奇下台并被引渡到海牙国际法庭,也没有给南联盟带来和平与稳定;保加利亚前国王上台执政,同样在国内外引起不小的震动。巴尔干原社会主义国家向市场经济过渡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还要经历一个痛苦的过程。

  2001年2月开始的马其顿危机持续到8月,直到北约亲自派出干预部队之后才暂时平息。马其顿是个面积不足2.6万平方公里和只有200万人口的小国,民族成分却相当复杂。阿尔巴尼亚族是马其顿人数最多和民族主义情绪最强烈的少数民族。2001年这场在前南地区迟到的危机,完全是由阿族极端分子所制造和挑动的,它既是内部种族冲突,又是北约在科索沃维和失败的直接结果。

  这场危机再次说明:(1)在对待阿族极端分子的态度上,西方起了姑息养奸的作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部队两年多来没有认真执行联合国安理会关于科索沃问题的1244号决议,而是建立了一套以西方军政人员为主的科索沃行政机构,完全取代了南联盟在科索沃的主权和管辖权。特别是将“科索沃解放军”放虎归山,只是象征性地部分解除了武装,让其中大多数人摇身一变成了“科索沃保安团”,其领导人和骨干分子还进入了“科索沃临时政府”。科索沃的阿族极端分子不断越过边境向塞尔维亚南部和马其顿北部的阿族聚居区提供武器,训练武装暴乱分子,煽动闹事。(2)马其顿境内阿族同马其顿族之间的矛盾历来存在。马境内有占1/4的阿族,有3个阿族政党。阿族及其政党要求阿语和马语同属官方语言,阿族和马族为同等民族,建立一个“由两个民族组成的联邦国家”。阿族的最低纲领是在科索沃实现独立、在塞尔维亚南部争取自治、在马其顿建立联邦,将三地连成一片,组成“大科索沃”。他们的最高纲领是在巴尔干成立一个单一民族国家,即由“大科索沃”和阿尔巴尼亚合并成“大阿尔巴尼亚”。(3)马其顿处境困难,还表现为内部政局不稳和外部国际地位虚弱。目前的马其顿政府是独立以来最脆弱的一届政府。1998年上台的右翼政府推行向西方“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寻求北约的“全面保护”。1999年马右翼分子居然断绝了同我国的外交关系。在随后的科索沃战争中,马政府同意北约“快速反应部队”驻扎在马领土上,为北约侵南提供军事基地。在去年的危机中,该政府改组,左翼的社会民主党进入政府,马政府迫于内外压力同我国恢复了外交关系。从当前动荡的形势看,左翼社会民主党很可能在2002年的议会大选中获胜。另外,对这个新独立国家的“国际地位”至今仍存在一些争议。一旦马其顿内战爆发,阿尔巴尼亚、希腊、保加利亚、塞尔维亚等国将有可能旧事重提,竞相对马提出领土和主权要求。因此,继波黑内战和科索沃战争之后,马其顿危机自然又成为巴尔干地区和世界各国人民关注的焦点之一。

  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下台后,其政局也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2000年10月,南联盟大选后,以科什图尼察为首的塞尔维亚民主反对派上台执政。一年来,南联盟的外部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国内的民主化进程加快了速度。但是,温和的民族主义领导人科什图尼察作为联盟总统与塞尔维亚亲西方的强硬派总理金吉奇一直在经济和社会改革以及对外政策等问题上争论不休。独裁式统治取消了,民主化开始了,国家也摆脱了孤立,但西方的财政援助并没有真正到来,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久拖未决,人们普遍感到上当受骗了。
  除陷入深刻危机的经济外,南联盟仍面临科索沃、同黑山的关系和与海牙法庭合作三大难题。第一,科索沃问题。南联盟新政权上台以来,在解决科索沃问题上比过去有了更多的发言权。西方为支持新政权和集中力量打击米洛舍维奇及其政党,不得不在科索沃问题上调整政策,改变“扶阿抑塞”的强硬立场,在阿族和塞族之间搞一些平衡。例如,2001年2月底,当阿族极端分子武装在马其顿境内的阿族聚居区发动进攻并占领了塔努舍夫齐村后,北约决定同意让南联盟的安全部队返回科索沃与马其顿之间的边界“安全区”进行巡逻;5月,当阿族武装在塞尔维亚南部的布亚诺瓦茨、普雷舍沃、梅德韦贾等阿族人数占优势地区组建了所谓阿族“解放军”和要求在塞南部实行自治时,北约又出面干预,促使该地区阿族解放军放下武器,成立多种族警察在这一带维持秩序。但是,应该看到,科索沃阿族仍然要求独立,实现建立“大阿尔巴尼亚”的愿望。北约也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对科索沃的政策。科索沃问题的最终解决前景仍然渺茫。第二,塞尔维亚与黑山的关系问题。黑山是否脱离南联盟、何时脱离,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西方大国在该问题上的态度。科什图尼察出任南联盟总统和组建新政府时,以久卡诺维奇为首的黑山当局不承认这次大选结果,拒绝参加新政府的活动。2001年年初开始,黑山和塞尔维亚两共和国的执政党(黑山社会主义民主党和塞尔维亚民主反对派)分别就两共和国关系的定位提出了各自的纲领,并进行了多次对话和谈判。双方对建立两共和国的独立国家联盟还是组成两共和国功能化联邦国家问题无法取得一致意见。黑山决心举行全民公决,但主张黑山独立和主张与塞尔维亚保持联邦国家的票数不相上下,没有做出最后决定。其中,欧美大国的立场起了重要作用。它们希望黑山问题在南联盟范围内解决,不支持黑山分裂出去。第三,米洛舍维奇在海牙法庭受审问题。2001年6月28日,南联盟政府中的某些人屈服于美国的压力,将米洛舍维奇引渡给联合国设在海牙的前南战犯法庭。这一举动满足了西方大国的欲望,却在国内引发了政府危机。欧美大国强行拿米洛舍维奇开刀,目的在于掩盖和洗刷它们在前南地区,特别是在入侵科索沃问题上的罪责,为它们破坏国际法的行径辩护。南政府为10多亿美元引渡米洛舍维奇,为此做出了很大的妥协和让步,这一行动对南联盟政局产生了新的震荡。审讯米洛舍维奇也给了这位传奇式人物一个自我辩护和控诉的机会。他两次出庭受审,已变被告为原告,决心与北约的法庭战斗到底。西方策划的闹剧进退两难,海牙法庭很可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交出了米洛舍维奇,没有换回西方许诺的援助,这将加深塞尔维亚民主反对派联盟内部的矛盾,使南联盟的民主化进程受阻。

  2001年的保加利亚政局发生了戏剧性变化。6月中旬,保举行剧变以来的第5次议会选举。保在海外流亡50多年的前国王西麦昂二世和他领导的全国选举运动,初次参加议会大选就一举获胜,得43%的选票,在240个议席中占120席。执政的民主力量联盟和最大的反对党保社会党分别仅获18%和17%左右的选票 [1] ,出人意料地惨遭失败。国王当上了政府总理,受到选民的空前欢迎。这一事件引起不小的震动,也引发了一些令人深思的问题。这是战后以来原东欧国家惟一重返政坛的一位君主,这一“国王热”现象是否会波及其他巴尔干国家,受到人们关注。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1)以左右翼的两大联盟为主体的议会民主竞争机制在中东欧已初步形成,正日趋成熟。在轮流坐庄的过程中,出现了有利于中左翼的变化,左翼力量近一两年又开始占据优势。中欧的波兰和捷克,东南欧的罗马尼亚和阿尔巴尼亚,以及2001年11月保社会党主席珀尔瓦诺夫当选为保新总统,都呈现出这种趋势。(2)尽管人们盼望的中间派力量始终未出现或未形成为一股力量,但是,各国越来越倾向于组建强有力的多党联合政府,故出现了中左和中右势力聚集结盟的现象。无论左派党还是民族主义右翼党,都不得人心。而且哪一个政党也没有获得超过半数的选票,得票率越来越下降,从过去的50%以上降至40%左右,都需要寻找联合对象组阁。国王都能顺利取胜,这表明中间派力量正在崛起,很有希望。(3)选民的政治热情日益低落,投票率从10年前的90%以上降至目前的50%左右。波兰去年的投票率仅为46%多,低于前三次议会大选的任何一次。保加利亚1990年第一届新议会有91%的选民参加了投票,去年只有67%的选民投票。这说明选民对“政治游戏”反感和对执政当局失望,政治积极性降低。人们不再关心谁或哪个党上台,更多地是关心自己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地位。

三如果说在过渡时期中欧和东南欧国家的政治体制转轨没有太大区别的话,那么它们的经济体制转轨则存在明显的差距。尽管近一两年来中东欧国家的经济恢复性增长都保持着一定的速度,但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的生活状况却大相径庭。

  据有关统计资料,到2000年底,波、匈、捷和斯洛伐克的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1989年的107%~110%或更多些,而阿、保仅为70%和72%、罗马尼亚、南联盟、马其顿等国也没有超过1989年的75%。

  匈牙利经过12年的经济变革,目前已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它已走出阴森黑暗的隧道,见到了亮光,走上了持续增长的道路。它为中东欧转轨国家做出了榜样,完成了向市场经济的过渡。2000年制定了匈牙利国家发展七年计划。这个计划强调要发展中小企业,加强研究、开发和创立新的经济,发展信息社会和提高全民的计算机技术水平,大力发展旅游业,帮助落后地区发展经济,等等。预期经过7年的努力,使匈经济赶上其他欧洲国家的水平。中东欧国家还没有其他国家敢于提出这一战略目标。

  匈牙利近几年的经济增长率保持在5%,去年为5.3%。失业率由1997年的7%降至2000年的6.4%。通货膨胀率只有一位数。2000年的进出口贸易达到600亿美元,保持稳步上升趋势。在过去的11年里,国外在匈直接投资已超过210亿美元 [2] ,按人均计算,匈成为中东欧国家中外国投资最多的国家。这对匈经济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匈牙利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除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外,还要为尽快加入欧盟创造条件。近年来,匈和欧盟之间签订了一系列包括经济、科学和文化等方面有关的政策决议和文件。目前,入盟谈判集中在法律协调问题、农业、工业、环保、金融等领域。匈牙利设想2003年能够进入欧盟的大门。

  波兰团结工会选举运动执政4年,经济情况没有明显好转。1999年以来的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失业率重新攀升。4年前,波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达到5%~6%,预计2001年的增长只有2.1%左右。世界银行预测,波2002年的经济增长约3.5%,这也远远低于前几年的速度。波兰原本已经降下来的失业率近两年又重新回升。2000年的失业率为15%,2001年预计上升到16.5%,2002年有可能达到17.5%。在过去的11年里,波兰吸收的外资已达400亿美元,总额在中东欧国家中算是最多的。在参加欧盟问题上,波在与欧盟的29个谈判项目中已结束17个,力争到2001年底再结束5项。新政府希望2003年使波兰通过全民公决首批入盟。

  巴尔干国家的经济发展仍相当缓慢,没有摆脱衰退的阴影。这些国家在向市场经济过渡时,跟中欧国家相比,经济基础差,政策失误,遇到的困难更多,克服危机更难。

  阿尔巴尼亚私有化进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仍然很低。阿私有化的基本方式是出售,结果造成大批工人失业。目前登记的失业率为16.8%,实际失业率远比这还高。  2001年阿中小企业的私有化已基本结束,这些企业80%的资本掌握在阿尔巴尼亚人手里。私人企业的收入已占GDP的60%。现在国家仍控制着60%的大型企业。10年来,外国在阿的投资共有4.8亿美元。2000年,阿全国月平均工资为105美元,最低工资50美元,月救济金18美元。在城市最高退休金每月70美元,农村10美元。阿学者认为,阿实行的是掠夺性资本主义,而非市场经济 [3] 。

  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保加利亚也是中东欧最贫穷的国家之一。据2001年年中大选前夕公布的数字,保国内生产总值仅为11年前的3/4,人均GDP不足1 500美元。通货膨胀率为5%~7%,官方公布的失业率约18%~20%,而实际失业率已达30% [4] 。人均月工资为110美元,月退休金只有30~80美元。一个月的工资仅能买32公斤猪肉,或交纳冬季一个月的暖气费,收入的45%得用于食品消费。保加利亚的人口和国土面积同匈牙利差不多,但目前退休人员的收入只相当于匈牙利退休者的1/4,11年来的外国直接投资不到匈牙利的1/10。正是这种落后的经济和贫富悬殊的生活状况使选民倒向国王,指望国王来“拯救”绝望中的保加利亚。在政治和经济体制转轨方面,罗马尼亚、马其顿等国跟保加利亚的情况极其相似。

  这里,我们看到米洛舍维奇下台一年后,南斯拉夫的经济形势也不乐观。在过去的8年中,南斯拉夫遭到欧美大国的经济制裁和封锁,又受到北约的狂轰滥炸,使这个国家的经济全面崩溃。如果以南联盟范围内1989年的社会产值和工业生产水平为100计算,1999年社会产值已降至30%,工业生产降为34%。或者说,1989年南联盟范围内的GDP为308.3亿美元,人均达2 941美元,那么1999年则为103.5亿美元,人均只有975美元。10年前职工平均月工资为1 000马克左右,1999年已不足100马克。1999年的失业率达50%以上。南联盟新政府执政一年来,经济方面已取得一定成绩。官方货币第纳尔和马克的汇率固定为30∶1,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达到最近8年来的最高水平(5亿多),外国的贷款和投资有了增加;职工工资和退休金也有所提高。但是,由于西方国家答应的援助款迟迟不能到位,南斯拉夫也成了欧洲最贫困的国家之一。目前,月人均工资不足80美元,官方公布的失业率达30%。外债高达150亿美元,已超过年社会产值的水平,如果不减免债务和借外债,国家经济将面临总破产的危险。

  据南联盟2001年8月23日《新闻周报》透露,前南地区的克罗地亚月平均工资为914马克,失业率高达22%;马其顿月均工资333马克,失业率32%;斯洛文尼亚月均工资1 194马克,失业率11.7%。截至2001年,克罗地亚的外债总额达100亿美元、马其顿为21亿美元、斯洛文尼亚为72亿美元。预计2001年GDP的实际增长率如下:克罗地亚为4%、斯洛文尼亚为4%、波黑为8%、马其顿为4.5%、南联盟为5%。

  前南地区惟一例外的是斯洛文尼亚。这个小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按购买力计算)已达12 000美元,为欧盟成员国平均水平的3/4,超过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水平最低的欧盟成员国希腊。所以,在东南欧国家中,它是最有条件首批加入欧盟的国家,其他国家则还需努力创造条件,耐心谈判和等待。

  在这种情况下,东南欧国家向市场经济过渡面临双重任务,即首先要摆脱当前严重的经济和社会危机,其次是使社会适应后工业社会进程,与世界发展接轨。中欧国家已经完成了第一步,正在实现第二步的目标,而东南欧国家仍处于过渡的第一阶段。
--------------------------------------------------------------------------------

[1] 参见〔保〕《劳动报》2001年6月19日。
[2] 参见匈牙利驻华大使馆提供的《匈牙利经济信息》(2001年5月)。
[3] 引自2001年8月阿尔巴尼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泽夫·普里奇博士访华时的谈话。
[4] 参见〔保〕《言论报》2001年6月10日。
[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 [推荐给朋友] [打印] [关闭]  [论坛讨论]
当前评分:0
Bad  1 2 3 4 5  Good
..........................................................................................................................................................................................................................................................
协会介绍 | 俄罗斯油画 | 商务项目 | 留学咨询 | 俄罗斯风情 | 贸易信息 | 日常服务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COPYRIGHT(C) 2004 俄罗斯圣彼得堡华人协会 版权所有
俄罗斯圣彼得堡市塔林街7栋A座6H 102622
电话:+86 13439175060 ,+86 1057782670,+7 9161052484 电话/传真:+86(10)57782670
电子邮件: trade@china-russia.org , caspw@139.com

京ICP备05021730 , 京公网安备 11011500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