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在此之前,中国企业海外建厂还只是企业个人的行为,但是一旦政府牵头建设海外电子工业园区,海外市场的“中国势力”将可能更具能量,并可能给全球产业带来冲击。
中国拟在海外设立电子工业园区的消息得到进一步证实。记者独家采访到信息产业部经济运行司副司长王秉科,他向记者表示,“信息产业部将联合商务部等部门共同推动海外电子工业园的建设。”他还透露说,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百强将是重点鼓励和扶持的海外建园的企业。
“这是一个很好的主意。”计世资讯总经理曲晓东分析认为,“一方面,更多企业在海外建厂,可以平衡目前高达70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缓解日趋严重的贸易摩擦;另一方面,国内企业可以利用电子工业园区作为海外市场拓展的根据地,大家从单兵作战逐渐转变成抱团打天下”。
冲劲十足“走出去”
跨国并购和海外建厂被认为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两大途径。但是这两条道路都是充满荆棘,有两个例子可以给出生动的说明:一个是中国移动在竞购巴基斯坦电信和Millicom的过程中败走麦城,一年内连续两次受挫;另一个是华为申请在印度建厂的计划已经搁置两年,虽然中国政府也曾多方施压,但是印度方面还是以安全为由加以拒绝,至今毫无进展。
几乎每一个拓展海外市场的中国企业都有一把辛酸泪,但是这些苦与痛并不能遏制中国企业竞相“走出去”的冲动,因为国内的市场已经很无奈,而“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一些较早进行全球布局的企业已经在海外市场取得了较丰硕的收获。根据信息产业部的相关统计数据,2006年,联想、中兴通讯、华为、TCL的海外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分别达到了40%、38.7%、65%和53%。
在联想并购IBM走向世界的引领下,国内一些PC厂商也开始海外拓展。浪潮北京商用PC事业部总经理黄刚曾多次出国考察PC市场,他告诉记者说,全球范围内还有很多国家存在PC市场覆盖的“盲区”,比如罗马利亚、保加利亚、委内瑞拉等国家。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说,国内的电脑厂商海外拓展基本上还是以打单的形式为主,主要是以贸易的形式进行,但这种方式发展空间不大,因为企业很难在当地扎根。而当地建厂却是较有效的拓展海外市场的方式。据记者了解,浪潮集团共投入了几千万美元在委内瑞拉合资设厂,拟将产品辐射到整个南美。
不过,在此之前,中国企业海外建厂还只是企业个人的行为,而一旦政府牵头建设海外电子工业园区,海外市场的“中国势力”将可能更具能量,并可能给全球产业带来冲击。
集群效应
其实,中国企业海外建设工业园区在一些传统的制造企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气候。
2006年9月,浙江康奈集团与黑龙江省东宁吉信工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斥资20亿元,在俄罗斯乌苏斯克市建设了远东康吉工业园,计划吸引20家制鞋企业、10家服装企业和30家家具企业进驻。这是由中国企业建设的第一个境外工业园。
在电子百强企业中,海尔和华立集团也在近年开始了海外建设工业园的尝试。海尔在巴基斯坦开展业务5年之后,2006年11月,其建在当地的“海尔-鲁巴经济区”正式挂牌。华立集团则选择在泰国建设自己在海外的第一个工业园区。
企业国际化过程中,在接近消费市场的地方建厂是一种常规的做法。这是因为,通过当地设厂,品牌服务均本土化,产品更容易让本地人接受,也易于向其他邻近国家辐射;另一方面,当地设厂可以免除进口关税,增强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除此之外,因为建厂可以在当地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当地政府也会给予相应的支持,这有助于企业在当地站稳脚跟。
而选择合适的国家和地区是海外建园的关键。就目前来看,俄罗斯和越南是两个首选之地。王秉科向记者介绍说,“俄罗斯和越南都在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也提出了有吸引力的投资条件;相对周边国家而言,我们在人才、技术等方面也占据了一定的区位优势。”
据了解,今年10月,借“俄罗斯中国年”这一东风,信息产业部已经组团对俄罗斯进行了考察,第二个代表团也即将赴越南考察,与当地政府商讨在俄罗斯或越南建立中国电子工业园的相关事宜。
缓解贸易摩擦
中国的电子产品外贸顺差之大,已经到了令人警觉的地步。中国整个出口额是两万亿美元,其中信息产业1~9月份电子产品的出口是3203亿美元,电子产品出口额占到总出口额的1/3;进口是2481亿美元,贸易顺差达到722亿美元(去年是600亿美元)。
其中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是,一般的贸易出口,也就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的出口只占到9%,91%都是来料加工和保税区的仓储、转口、出口。这样巨大的贸易顺差引起了许多国际贸易问题,比如我们的彩电在欧盟国家只能进行配额销售,出口光缆在很多国家遭遇到了反倾销调查。中国企业海外拓展急需寻找更有效的途径。
王秉科对记者表示,“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首先将从出口保险和信贷方面提供政策扶持;其次是积极推动境外加工贸易,引导企业技术投资,促进贸易平衡。另外,我们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促进东北-俄罗斯、广西-越南、云南-缅甸这样的经济合作区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