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美国詹姆斯顿基金会(智库)《中国简报》最新一期文章,原题:北京的间谍网 说起冷战时期窃取美国公司和军事机密(特别是技术机密),没有哪国的情报机构比得上苏联的克格勃。
不过,情况已变。在今天的信息时代,中国已经取代苏联,并在借鉴克格勃工
业间谍方法的基础上更胜一筹。如今,中国是最有潜力对美国的技术优势及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的国家之一。
与冷战时的克格勃相比,中国享有一大优势:拥有进入美国科研院校和工业界的空前机会。在美国留学和工作的中国公民超过10万人。这里要强调,这些人未必就是间谍,但考虑到中国公民的身份,他们很可能成为中国秘密工业情报收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招募广泛人群和组织来当“白手套”,帮其在国外从事肮脏勾当,包括科学家、留学生、企业高管甚至设立幌子公司或收购美国公司的子公司。
中国军事———工业复合体的紧密联系可用“16字方针”概括,即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这些方针同样被应用于中国的工业和经济间谍计划:军工企业通过采购或合资形式取得两用技术,并以商业为幌子。同时,直接为中国工作的间谍以各种身份作掩护,奉命窃取由美国及其西方盟友开发的高技术工具。
据联邦调查局估算,目前美国境内有超过3000家公司与中国及其技术收集计划有联系。这些公司许多都是中国公司设在美国的子公司,过去它们相对容易识别,最近的调查显示许多公司已经改名,为的是与背后的中国老板保持距离。
中国针对美国技术的间谍活动数十年前就有。但中国间谍手法迅速完善,构成的挑战会令西方许多人措手不及。例如,联邦调查局最近调查的一个案子涉及一户美籍华人,这导致调查局在旧金山湾区报纸刊登广告,敦促美籍华人报告可疑活动。此外,中国针对美国技术的间谍活动显然着眼长远,部分间谍甚至潜伏数十年之久。
当美国致力于全球反恐战争时,中国正悄无声息地发起一场全球间谍战。从许多方面看,来自中国的间谍活动构成的威胁更大,理应成为美国外交政策的当务之急。极端恐怖组织被逼入绝路,不太可能发起全球范围的协同袭击,但中国的间谍活动不然,它资金充足,并且有成千上万的“步兵”参与。更重要的是,它的目标不是防卫森严的政府设施和标志性建筑,而是防护糟糕的商业技术机密,而这正是美国经济和军事优势的源泉。这些零碎的信息似乎不足为害,但从数年甚至数十年里收集的数据来看,那些零碎的信息会迅速变成未打磨的钻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