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据俄罗斯专业汽车网站报道,由于"与原合作伙伴阿芙多托尔的合作走进了死胡同",奇瑞在俄罗斯市场供应面临"断档"的危险。甚至传出奇瑞也许会退出俄罗斯市场的消息,为在俄罗斯市场保住自己的位置,奇瑞正努力寻找"阿芙多托尔"的替代者。
2008年2月中和3月初,奇瑞总经理尹同耀和奇瑞"灵魂人物"詹夏来连续两次造访俄罗斯,与乌德摩尔梯共和国(相当于自治州)总统(相当于州长)举行了会晤,参观了索克集团掌控的伊热汽车厂,表示了在乌德摩尔梯和伊热建厂生产整车、发动机等汽车零部件的兴趣。
对于奇瑞与现合作伙伴之间的矛盾及新合作伙伴的进展,3月31日,奇瑞公司新闻发言人金弋波称,"不希望过多炒作,我们对俄罗斯市场一贯的宣传原则就是低调。"金弋波坚称,奇瑞绝不会退出俄罗斯市场,而且目前还在非常努力地开拓俄罗斯市场。
破裂原因:配额及成本
作为奇瑞在俄罗斯的第一个合作伙伴,阿芙多托尔对于奇瑞在俄罗斯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阿芙多托尔汽车厂位于俄罗斯加里宁格勒经济特区,享有免费进口散件的优惠政策,这也使奇瑞成为唯一获得散件组装优惠的中国汽车企业。2007年,奇瑞在俄罗斯的销量接近4万,在俄罗斯汽车销量排行榜上一跃成为第13名,去年,奇瑞总销量为38.1万辆,其中出口11.98万辆。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以索克集团为代表的俄罗斯汽车企业,向政府发起的取消阿芙多托尔优惠政策的联合行动。俄罗斯政府目前正在审议限制阿芙多托尔获得政策优惠组装汽车数量的法令,并且给出了配额限制。
除了组装3个型号的奇瑞汽车,阿芙多托尔工厂还组装宝马、悍马、雪佛兰和韩国汽车。据称,为了确保获取更大的利润,今年阿芙多托尔公司给奇瑞只分配了1万辆组装配额,而且组装成本几乎提高了两倍,这是导致双方合作破裂的直接原因。
另外,阿芙多托尔和奇瑞曾经计划在俄罗斯合作建立年产20万辆汽车的工厂,但双方至今没有就此达成一致。曾多次参与双方的会谈的俄方人士认为,双方对投资规模差距较大,而且由谁来监督合资企业无法取得一致。
奇瑞俄罗斯市场原负责人赵毅近期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也表示:"双方谈判最终破裂,2007年底,奇瑞已经停止向加里宁格勒发送KD件。"
目前的奇瑞,不得不依赖整车出口。但是,从2008年开始,俄罗斯政府提高了对进口汽车的整车认证标准,出口俄罗斯的汽车需要认证的项目从13项增加到36项,中国之前获得整车形式认证的企业销售汽车的截至日期是2008年6月。
据俄罗斯消息报评论,寻找新伙伴的"事情已经无可拖延,因为同老伙伴的关系已经紧张到了极点"。尹同耀参观索克集团掌控的伊热工厂,就是与前合作伙伴阿芙多托尔汽车厂分手的一个重要信号。
新合作者:老伙伴的眼中刺
阿芙多托尔与索克集团的矛盾由来已久,双方在韩国起亚项目上的争夺非常激烈。目前,他们分别组装不同的起亚车型,并在自己的独家代理渠道销售。据俄罗斯国际电传报道:阿芙多托尔是索克集团的眼中刺,他们的争斗是一场金钱与权利的斗争。
伊热汽车厂的持有者索克集团产能没有饱和,是其急于寻找合作伙伴的重要原因。目前,该厂每年生产6万辆起亚车型,同时生产为数不多的"伊热"和拉达传统汽车,一半的生产能力处于闲置状态。索克集团公开宣称,他们对于使伊热汽车厂发挥全部生产能力以及与奇瑞成为合作伙伴颇感兴趣,如果今年能够生产7.1万辆奇瑞汽车,则该厂生产能力将达到年20万辆。
另外,索克集团早有出售伊热汽车厂的计划,去年年初曾向俄罗斯最大的汽车厂——伏尔加汽车抛出橄榄枝,希望它购买伊热90%的股份,目前双方的谈判并没有终止。
此前,索克集团还与中国吉利汽车谈过合作,但是没有"修成正果"。原因是索克集团对未来的中国伙伴提出的条件依然十分苛刻:中国公司必须在伊热厂生产全系列产品,要保证在俄实现国产化。
目前在俄罗斯汽车业,关于奇瑞与索克集团的合作,有两种判断:一种认为,存在奇瑞购买伊热汽车厂的可能,另外一种认为,奇瑞仅仅是在伊热厂组装生产。
据了解,目前伊热汽车厂代工生产起亚汽车,并不享受工业组装优惠政策。对于奇瑞来说,无论是购买汽车厂还是合作组装,能否享受工业组装优惠政策至关重要。
曾经在俄罗斯担任西伯利亚国际投资公司(港资)总经理,现任希比利公司董事长的祝景成告诉记者,购买俄罗斯工厂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俄罗斯的经营环境和税法非常复杂,企业管理十分困难,美国福特汽车在俄罗斯工厂的工人已经多次罢工,使福特遭受严重经济损失,罢工最终都以福特让步结束。中国人不应匆忙上阵,要对投资风险有充分的估计。
出口问题:逐短利而无品牌
祝景成认为,在不能取得166号工业组装优惠政策的前提下,中国轿车在俄罗斯组装根本没有前途。如果没有免税优惠,散件组装成本比整车进口成本还高。奇瑞最早在新西伯利亚组装失败,就因为当地海关对散件征收与整车相同的关税。
目前在俄罗斯的中国"组装车",用俄驻华高级参赞叶夫西科夫的话说,都是在打政策"擦边球",在铤而走险。一旦严格按整车征税,也许将是一场灾难。
也许目前整车出口是中国汽车进入俄罗斯市场的一条出路,至少应该"整车出口"与"散件组装"两条腿走路。去年11月俄罗斯最大的外国汽车进口商罗里夫公司与吉利汽车签署15亿美元合同,今年3月首批3000辆吉利"金刚"已经装船就是一个证明。
但整车出口长远看,情况依然不容乐观。今年夏天,俄罗斯整车质量认证体系将大幅修改,根据俄罗斯媒体报道,将会在现在的基础上增加105项内容。据俄认证中心透露,今后申请俄罗斯质量体系认证不仅要将样车送往俄罗斯进行车辆认证,俄罗斯还将派人到中国进行生产企业的考察。
祝景成认为,中国目前很少有研究机构认真地研究俄罗斯市场的汽车标准、相关法律和市场走向,也没有认真地系统地研究中国汽车产业进入俄罗斯的战略、步骤和对策,中国汽车出口俄罗斯如同"一盘散沙",各自为战,有时还相互厮杀,中国汽车最大的问题是"逐短利而无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