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3月1日,俄罗斯圣彼得堡的埃尔米塔日博物馆展出了罗曼洛夫王朝一顶珍贵王冠。王冠的女主人不是别人,正是俄国著名大诗人普希金的孙女索非亚。当络绎不绝的参观人群惊叹于王冠富丽精美的同时,也为一段尘封已久的凄美爱情故事深深打动。
1890年前后,沙皇尼古拉一世的孙子米哈依尔·米哈伊诺维奇大公在舞会上结识了年仅22岁的索非亚。她身材高挑,皮肤白皙,出落得楚楚动人,年轻的大公对她一见钟情,而他的风流倜傥也给索非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两人不顾门户偏见,很快就私定终身。
为了赢得未婚妻的欢心,米哈依尔大公不惜一掷千金,专门找来俄国著名珠宝世家K·E·林公司的高级工匠负责设计一顶王冠。在沙皇王朝被推翻前的200多年里,K·E·波林公司的历届掌门人曾经先后当过六代沙皇的宫廷珠宝匠。
K·E·波林公司的珠宝工匠接受了大公的重托,开始不分昼夜全身心地投入工作。1891年,这顶令人期待已久的纯金王冠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它呈流畅的半月型,镶嵌有822颗钻石和72颗红宝石,在灯光的映照下璀璨夺目,令人叹为观止。最独特的是,王冠的其中一部分还可以巧妙地拆卸下来,用作胸针和头簪。
1891年,索非亚在圣雷蒙市与米哈依尔大公携手踏上了婚姻的殿堂。神圣的教堂音乐悠扬地飘荡在空中,米哈依尔把流光溢彩的金王冠作为结婚礼物送给了他的新嫁娘,两人深情地对望着,仿佛时间在这一刻骤然凝固……
年轻的索非亚对婚后的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她深深地为丈夫着迷,对外界一切非议和责难都毫不在乎。然而麻烦从两人相识的那一天起就缠上了他们。虽然索非亚的母亲贵为普希金的小女儿,而父亲又是德国王子,但由于母亲是非皇族的缘故,她从小就被禁止继承父亲家族的封号。
在当时严格的等级观念下,沙皇亚历山大三世拒绝承认“平民”索非亚与米哈依尔大公的婚姻,这对新婚夫妇在俄国上流社会处处遭到排挤。天意弄人,可怜的索非亚被迫走上母亲当年的道路,和丈夫移居海外,那顶见证着两人爱情辛酸的王冠也被带到了英国。
所幸在英国,索非亚受到了维多利亚女王的厚待,被赐予德托比伯爵夫人的封号,其后裔也成为地位显赫的大贵族,英国现任女王伊利莎白二世的丈夫菲利普亲王即是索非亚女婿的侄子。1927年,索非亚在英国逝世,死前留下遗言,希望有朝一日能让珍贵的王冠重返故国。
如今,王冠为英国米尔福德港的莎拉侯爵夫人所拥有,她已经决定与这一家族的无价艺术之宝说再见。为了遵循家族遗愿,莎拉侯爵夫人特意就出售王冠一事征询俄罗斯著名企业家阿尔腾·米哈伊诺维奇·塔拉斯科的意见。塔拉斯科认识到只有在俄罗斯,这顶王冠才能发挥其最大的历史价值。他建议莎拉侯爵夫人推迟出售王冠,同时还自掏腰包为王冠购买了巨额保险。
目前,塔拉斯科设立了一个名叫“拯救国家文化及历史遗产”的慈善组织,正计划筹集更多的资金以便协助这件稀世之宝重返俄罗斯。从3月1日起,这顶王冠在圣彼德堡的埃尔米塔日博物馆进行为期两周的展览。俄罗斯一些知名的专家正在对其进行仔细的研究,最终的出售价将由这些专家决定。初步估计,这顶王冠价值500万美元。
俄罗斯的著名王冠
莫诺马赫王冠
公元1237~1240年左右,蒙古大军入侵俄罗斯,俄罗斯的政治和经济生活遭到极大破坏,濒临崩溃的边缘。
据史料记载,这期间,俄罗斯的能工巧匠以及熟练技工要么死于战乱,要么整批整批地被蒙古人虏掠去当奴隶,以致于俄罗斯各公国普遍出现了人才枯竭。有例为证,1240年左右,基辅的珐琅制品商店就因为缺乏熟练技师纷纷倒闭,制作景泰蓝的技术也一度失传。
莫诺马赫王冠是由东方工艺匠于13世纪末至14世纪初制作而成,传说它是蒙古金帐汗国的乌兹别克汗赐给莫斯科大公伊凡一世的礼物,由于蒙古人入侵期间,一批著名的俄罗斯珠宝匠被征调去为可汗工作,因此这顶王冠多少保留了俄罗斯传统珠宝工艺的特色。从外形上看,整顶王冠同普通的貂皮帽没什么两样,但它是用黄金材料制成,帽子四周镶嵌着珠宝并用传统的黑貂毛衬里。
在16世纪时,这顶王冠逐渐被人称为莫诺马赫王冠。莫诺马赫源自中世纪早期基辅大公弗拉基米尔·莫诺马赫的名字。当时俄罗斯人认为拜占庭帝国是宇宙的中心,尊称拜占庭的君主为“沙皇”,而认为俄罗斯大公们都是拜占庭沙皇的大臣。弗拉基米尔一世第一个引进拜占庭仪典的东正教作为国教,从而决定了未来俄罗斯的命运和文化发展方向。把王冠命名为莫诺马赫,也正象征着权力从拜占庭帝国到俄罗斯君主的成功过渡。1682年彼得大帝加冕时,就是戴着按照莫诺马赫王冠原型设计的王冠登上沙皇宝座。自那以后,俄罗斯沙皇每逢举行登基大礼时都戴上这顶王冠。
喀山公国王冠
它属于喀山公国最后一名统治者埃迪戈尔·迈赫曼特所有,制作于16世纪,是俄罗斯最古老的王冠之一,镶嵌了数十颗珍珠、红宝石和绿宝石,底部由舒适柔软的黑貂皮制成。
1547年,18岁的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加冕为俄罗斯君主,正式改称沙皇,而莫斯科公国也正式改称沙皇俄国。伊凡四世以严酷的手段加强中央集权,通过不停的屠杀,将许多大贵族彻底消灭。在1547~1552年的远征中,他率领军队吞并了由蒙古鞑靼人统治的喀山公国,同时也将喀山公国的王冠收入囊中。灭掉喀山公国是俄罗斯历史上重大的转折点,彻底改变了俄罗斯人与蒙古鞑靼人的力量对比。
彼德大帝加冕王冠
它又名莫诺马赫王冠Ⅱ,由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工场于1682年制作,高20.3厘米,制作材料包括黄金、白银、宝石和黑貂皮。关于王冠别名的由来,有一段著名的宫廷政变故事。
1682年,沙皇费多尔三世辞世。按照规定,王位本应该传给他的弟弟,年仅14的伊凡·阿列克谢耶维奇。但由于他病弱低能,不能参与国政。纳雷什金家族推其同父异母的弟弟彼得为沙皇,米罗斯拉夫斯基家族对此不满,唆使近卫军发动政变,推伊凡并立为沙皇。此后召开的全俄缙绅会议确认伊凡为第一沙皇,彼得为第二沙皇。但伊凡即位后不过是名义上的沙皇而已,实际权力被同母姐姐索非亚公主掌握,直到1689年俄罗斯宫廷再次发生政变,将索非亚囚入修道院。此后权力落入彼得手中,即俄罗斯历史上最著名的彼得大帝。
彼得大帝被确认为第二沙皇时,只有10岁。在加冕大礼上,哥哥伊凡头戴传统的莫诺马赫王冠,而弟弟彼得则戴上了这顶特意赶制的莫诺马赫王冠Ⅱ。
在王室珠宝匠的巧手下,彼得的加冕王冠几乎与传统的莫诺马赫王冠一模一样,由黄金打造,有八个棱面,冠顶饰有精致的十字架,而底部衬里用的是传统的黑貂毛,黑貂毛在俄罗斯古典礼仪服饰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象征着繁荣和财富。
大皇冠
彼得大帝死后37年,先后有6位平庸的君王当政。直到1762年,俄罗斯帝国才迎来另一位在历史上被称作“大帝”的君主———叶卡捷琳娜二世。
叶卡捷琳娜原是德意志小国安哈尔特·泽伯斯特的公主,原名索菲娅·奥古斯特·弗雷德里克。1745年,她与17岁的皇储彼得(即位后称“彼得三世”)成亲。此前,她皈依了东正教,并取教名叶卡捷琳娜。
彼得三世即位后不得人心,1762年6月28日清晨,叶卡捷琳娜在她的情人和近卫军军官格里高利·奥洛夫的拥护下发动政变,废黜了彼得三世。9月22日,叶卡捷琳娜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圣母大教堂加冕,史称“叶卡捷琳娜二世”。
1762年,天才的宫廷珠宝匠波吉耶为叶卡捷琳娜二世加冕典礼制作的大皇冠以其富丽精美赢得世人称赞,他创造了一个钻石荟萃的新世界。大皇冠总共镶嵌了2858克拉重的4836颗钻石,其中装饰冠顶的是世界上最大最漂亮的红天鹅绒色尖晶石,重398.72克拉,被列为前苏联七大历史名钻之一。长期以来宝石专家都认为这是一颗红宝石,后来才发现原来是稀有的尖晶石。值得一提的是,它还是从北京购买的呢,1676年根据阿里赫塞·米克亥罗维奇的命令,俄国特使尼古拉·斯帕菲尔来访中国,在北京用2672金卢布购买了这块尖晶石。
大皇冠的设计深受古代拜占庭帝国王冠的影响,它由两个半球组成,分别象征着东西罗马帝国,中部是一个橡叶状花环和橡树果,象征着沙皇帝国的神圣权力。皇冠总重1907克,高27.5厘米,下部周长64厘米,是当时欧洲最贵重的物品。传说大皇冠后来传到沙皇尼古拉二世手上,由于它太重戴在头顶显然不怎么舒适,可怜的尼古拉二世竟因此患上偏头痛,前额还被大皇冠挤压出一道疤痕。